返回外办官网

外国友人畅谈十六大

2005-09-28  中国网

   
    11月8日下午,当全国人民都从电视和广播中收看、收听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的盛况和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后,中国网对几个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外国朋友进行了短暂的采访。

    澳大利亚小伙子休·戴维是第一次来中国工作,他在一家新闻媒体作编辑。在北京生活还不到三个月的戴维说他很关注十六大,为了对这次大会的背景有所了解,他在大会开幕的前一天便观看了中央电视台9套播出的一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记录片。

    戴维还在互联网上读了江泽民同志向大会作的报告。他说:“这次大会为中国今后五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制定了一个规划。我认为,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有能力制定和实施如此全面详尽、规模宏大的长远计划。这种宏观统筹的规划不仅保证了中国发展步伐的稳健,还能够预防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给我印象很深的是,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没给中国造成严重影响。”

    戴维说:“依我看,13年来,中国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洞察世界局势,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邓小平的主张无疑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而现在,除了工人阶级的地位继续得到巩固之外,共产党对非国有企业甚至私营企业主也给予极大的鼓励,并使他们的利益得到尊重。这一点,在“三个代表”理论里有所体现。很显然,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包容性更大,顾及了更广泛和更多样化的利益。”

    戴维曾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并对亚洲国家颇有研究。谈到对中国的印象,他说:“我刚到北京就大吃一惊,因为它和西方媒体描述的中国大不一样,很显然,他们的说法没能跟上时代,所反映的是很多年前的陈旧形象。在北京,我接触到很多中国的年青人,他们非常自由,畅所欲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这反映在许多方面,比如,现在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城市建设也蒸蒸日上,北京生机勃勃,井然有序。”

    记者还带着同样的问题走访了来自俄罗斯的安得烈·鲍尔苏克。鲍尔苏克目前为网站工作,虽然中文还不太流利,却足以使他周游四方。至今,他已在中国生活了两年。

    曾经学习政治与法律的鲍尔苏克对江泽民同志的报告非常关注,他说:“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点从意识形态转到发展经济是一个显著的变化。如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更加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从1949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基本上是意识形态的历史,但从70年代末起,转变开始了。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我认为,这些变化不会影响到党的性质,而只会使它更加实际,更加强大。”

    他还说:“江泽民报告中所制定的目标都是从实际出发的。我相信中国今后会和前些年一样,继续在许多领域取得长足进步。这些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真是神速,简直是一个奇迹。”

    鲍尔苏克还说:“作为一个在前苏联长大的人,我完全能够理解这次大会的重要性。我至今还记得至少三次苏共全国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国家发展的里程碑,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每个人都会关心。因此,我能够理解中国人民此刻的心情。”

    鲍尔苏克最后说:“我的研究领域是法律和政治,所以我对这次大会的程序、选举甚至文件都很感兴趣,当然,我最关心的还是哪些人将成为中国的下一代领导人。”

    美国人大卫 ﹒布鲁门脱尔是某跨国公司的法律顾问,经常因为公司在中国的大型投资业务而到北京和上海的办事处来。布鲁门脱尔是个中国通,曾在中国学习过语言和中国文化,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看完十六大开幕式和江泽民同志报告的电视转播后,记者拨通了他在北京办公室的电话。

    布鲁门脱尔说:“我当然关心中共十六大的情况,刚才的电视转播我也看了。很显然,江泽民的报告可看作是中国在未来五年、十年发展建设的蓝图,这是一个很好的蓝图。中国的发展非常快,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开放的中国将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当然,中国的发展中还有困难,还有问题,解决困难和矛盾,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