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外办官网

别具一格的科镇会议

2006-01-13  欧美处

  参加“道德重整组织”瑞士年会侧记

  

  去年我有幸应邀随团赴瑞士科镇参加了主题为“几代共处的社区生活体验”研讨会,颇有感受。科镇会议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生动的体验。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西方社会一种独特的社会教育形式,即由志愿者发起、社会赞助,受到广大市民欢迎并积极参与的一种自发的社会行为。会议宗旨致力于优化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此次与会,无疑对深入理解并积极实践中国目前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等理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几经变迁的会议中心

  科镇(Caux)位于瑞士美丽的日内瓦湖畔罗什德内山,海拔1600多米,距法语区梦特勒市1.3公里,距离日内瓦市大约100公里。

  科镇会议中心设在一幢雄伟壮丽的酒店式建筑里,前身为天堂大酒店,建于1902年,当时是瑞士最大、最豪华的一座酒店,作家、电影明星和皇室成员经常下榻于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及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使这座酒店陷入困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一度被废弃。

  1944年,瑞士政府使酒店重新开张,命名为广场酒店,用以接待从意大利逃出来的盟军战俘和意大利公民。是年12月,成为匈牙利犹太难民避难所。1946年3月,由瑞士人民银行接管。一些怀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瑞士人相信道德重整对于治愈被战争蹂躏的遍体鳞伤的欧洲、创造和谐社会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举行国际会议的地方,以便把四分五裂的国家团结在一起。当时广场酒店正挂牌出售。瑞士人民银行和蒙特勒市长都认为在该地区开设一个国际性会议中心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把酒店以非常优惠的价格(105万瑞士法郎)卖给了这些瑞士人,1946年5月25日,正式签署了销售合同。随后这些瑞士人把酒店捐给了“道德重整”组织。大约100名瑞士志愿者捐款捐物,背着行囊,带着工具到这儿来参加义务劳动,齐心协力,逐步把这个庞大的建筑内部修缮起来。是年7月中旬,科镇会议中心落成。如今,这个会议中心是道德重整组织每年7、8月间召开年会的场所,其余时间则租给著名的瑞士酒店管理学院(SHMS)使用。该中心除召开研讨会以外,还可以举办音乐会和展览。每年夏天,约有1400至2000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聚集在这里,就社会道德的某一个议题进行研讨。2006年年会将于7月16日-8月17日在瑞士科镇会议中心举行,主题为“全球一体化与个性化统一”。

  特殊的会议形式

  会议期间的安排形式灵活多样,有大会、小会、餐间交谈以及个别讨论等。道德重整组织的精神是“诚信、无私、纯洁、友爱”,这是我们在会议期间经常听到和看到的口号,而且,显然已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因为在整个会议期间,除了参加日常的会议议程,在生活上,不管你的身分和地位如何,在这里都必须参与集体劳动,如打扫房间、准备三餐、洗碗等等,从而使平民百姓与领导者平起平坐,互相服务;同时也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

  所有与会代表被分为红、蓝、绿、黄等颜色组,每天每个小组担负不同的工作。我们中国代表团虽然被会议的主办方奉为贵宾,但是该组织“自我服务”的传统和规矩仍不能破例。按照会议的安排,我们分别被派到厨房和餐厅工作:在餐前要把几百套盘子、刀叉、杯子等餐具摆放好,在人们就餐时为各个桌子递送水或咖啡;在餐后,要同厨房的师傅们一起清洗和消毒餐具。虽然忙碌,但是大家对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平等和谐的大家庭氛围还是充满了新鲜感和欣赏之情。

  节俭朴素、秩序井然的会风

  我们参加的这个研讨会主题为“几代共处的社区生活体验”。为了使会议的召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议对与会者的年龄不设任何限制,结果最小的与会者才8个月,最大的则有83岁。这次会议,老年人、中青年人与小朋友,加起来有450名之多。为了迎合不同年龄层的与会者的特殊需求,会议组织者采取了多样的形式,有主题演讲、各类专题研讨会和小组讨论会等常规议程,更有既适合孩子们参与也适合大人们娱乐的唱歌、跳舞、游戏和体育活动等。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开会、活动、就餐和住宿,就象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秩序井然,表现出良好的道德素养。整个会议开得隆重,但很节俭。特别是在餐饮方面,禁酒、禁烟,用餐为自助形式,包括甜点在内也就五、六个品种。每个人进食都保持吃多少取多少、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包括孩子在内也不例外。

  道德重整组织的发展

  道德重整组织是一个非官方的、开放的全球性机构,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世界上39个国家设有独立机构,活动范围涉及全球60个国家。道德重整组织在其设在瑞士的科镇会议中心每年举办一次国际会议,就当今社会道德热点问题展开系列性的专题讨论。

  道德重整组织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在大学生中发展起来的,创始人是瑞士裔美国人弗兰克·布克曼当时称牛津社团。正当欧洲各国纷纷武装应战之时,1938年夏布克曼呼吁把“道德和精神的重整”作为建立一个“没有仇恨、没有恐惧、没有贪婪的世界”的途径,道德重整组织(Moral Re-Armament—MRA)由此在欧洲和北美诞生。1961年布克曼去世后,前英国政治记者彼得·霍华德接任领导职务。不幸的是,四年后霍华德也去世,道德重整组织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此时,虽然在一些国家道德重整继续进行传统的活动,但在另一些国家出现了新的尝试,把精力放在较年轻的一代人,由此诞生了道德重整组织的“副产品”——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机构(Up With People)。经过一段时间的松散和不确定状态,道德重整组织重新聚集在一起,于1968年在印度设立了第二个国际会议中心,取名“亚洲高原”,用于培养工业、教育及其他领域的人员。

  在进入新世纪之际,国际上普遍认为“道德重整”几个字不再具有1938年成立时所能产生的反响力。因此,2001年,宣布道德重整组织更名为Initiatives of Change—IofC(目前中文暂时沿用原名“道德重整组织”)。

  道德重整组织由国际委员会和年度全球协商会议进行协调。国际委员会就世界各地道德重整组织的重大事项进行商议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确定优先采取的行动和解决的问题。国际委员会由7-9名委员组成,委员任期3-5年。目前国际委员会成员来自肯尼亚、美国、印度、英国和新西兰等国。年度全球协商会议由国际委员会领导,与会人员来自世界各地,通常由35人组成,会议持续一个星期。首次全球协商会议于1980年在意大利举行。

  为了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2002年4月在瑞士注册成立了道德重整国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itiatives of Change——IofC),国际协会由9人组成的执行委员会领导,现任主席是前国际红十字会主席意大利人科尔内利奥·索马鲁加、副主席是美国人迪克·拉芬。其他委员来自加拿大、法国、肯尼亚、印度、新西兰和英国等国。目前国际协会的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肯尼亚、荷兰、新西兰、尼日利亚、挪威、南非、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国家。

  道德重整国际协会主要是机制性的机构,瑞士道德重整科镇基金会是创始成员之一。2005年2月开始,道德重整国际协会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取得“特别咨商地位”,在欧洲议会作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享有“参与地位”。目前道德重整国际协会是联合国非政府组织组织成员。

  瑞士道德重整基金会(The Foundation Caux-Initiatives of Change)创立于1946年,是一个官方认可的独立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和修缮科镇会议中心。1977年,出售了一栋附属建筑,由此建立了修缮基金。1995年以后,在会期之外,会议中心出租给瑞士酒店管理学院,为中心的日常开支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基金会理事会由18人组成,现任主席是瑞士人贝尔纳·里德马腾,其他成员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阿根廷、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瑞典、瑞士、英国等国。欧文·伯希任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