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外办官网

我心中的怀俄明

2006-07-24  

image

  美国怀俄明州特顿山脉的春天

image

  牛仔节即景

image

  牛仔节即景

  在年初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由著名华裔导李安掌镜、改编自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安妮·普劳克丝同名短篇小说的电影《断背山》成了最大赢家,并进而在全球范围内热映。许多观众在陶醉于影片所呈现的苍寥壮阔的自然美景和惊世骇俗的旷世情缘的同时,也注意到其间不断出现有关怀俄明的字样。那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怀俄明州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在出席美中友协西部分会年会时,我有幸到访怀州,并在当地盘桓数日,对其留下了至今难忘的美好印象。从版图上看,这是一块深处广袤西部大陆、被巍峨的落基山脉坐拥的正方形土地。怀州面积超过25万平方公里,在美国五十个州中位列第九,说起来也不算是个小州。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它的人口却只有45万余人,使其成了除阿拉斯加之外,全美人口最为稀少的州。许多当地朋友都打趣地对我说,在这里,你邂逅美洲羚羊的概率也许会远远高于碰见人的机遇。怀州境内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各类矿产资源,畜牧业则是仅次于矿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此外,声名远播的黄石国家公园、大狄顿国家公园、魔鬼塔国家自然保护区、拉勒米要塞等景点也位于怀州境内,旅游业构成了州府收入的另一重要来源。

  对于怀俄明的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初来乍到者,我得说它最初深深吸引我之处是其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如画美景。造物主毫不吝惜地将举凡能想到的各种地貌,包括远山、草原、茂林、翠湖、峡谷、瀑布、芳草地等,均赐予了这片土地,同时还考虑周到地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也许,它们才是冥冥中上苍认定的这片乐土的真正主宰,而我们人类充其量只是其中的访客。这是一种剔除了人为杂质的自然之美,纯净得令人勾不起任何心事,也似乎处处均能定格为一张绝美的明信片。模仿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怀俄明州的绿草》中描写的那样,当我有机会在怀州的绿茵中小憩片刻、仰望苍穹之际,我倏忽间觉得自己有种逃离的快感。或许这正是都市症候群的通病,在习惯了城市的钢筋森林和喧嚣嘈杂之余,仍在心底里潜藏有一份属于每个人自身的“世外桃源”。怀俄明,在那一刻,成就了我的宁静与回归……

  怀俄明的美还体现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熟悉美洲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片土地的原居民是印第安人,怀州的名称也来源于印第安语,意为“大草原之地”或“高山与深谷相间之地”。在著名的拓荒时期,成群结队的欧洲移民踏着漫漫征程来到这里开发、建设新家园,牧场、驿站、城镇等渐次出现,西部风情初具雏形。直至今天,我们仍能看到许多烙有浓重历史印记的人文遗产,比如以当地的一支印第安族“夏安族”命名的怀州首府夏安市,每年七月的最后一周在此举行的夏安族开拓节庆以及散布各地的印第安人保护区、聚居地等。

  真正让怀俄明蜚声在外的,仍是其别具一格的牛仔文化,而这也正是令我感到无比痴迷的。说起来惭愧,来了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真的很孤陋寡闻,原来已在不经意间来到了美国知名的“牛仔州”。怀俄明与蒙大拿、爱达荷、俄勒冈等诸州一起,被世人誉为西部牛仔的故乡,孕育了豪放不羁的牛仔文化。而那位手中挥舞牛仔帽,策马驰骋在广袤西部沃野的牛仔剪影,也俨然化身为了怀州的名片之一。举例来说,89号公路的过客往往会对路边突然出现的怀州州标留下深刻印象。在这块写有“欢迎来到怀俄明”的路牌上,那醒目而传神的牛仔剪影令人感到了怀州扑面而来的浓郁牛仔气息。稍加留意,你还能在随处可见的汽车车牌上寻觅到他的身影,仿佛是在无声地提醒着这里是他的地盘。

  怀州的牛仔节在全美是颇富盛名的,据说规模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每年的六月至九月间,几乎天天都有精彩节目上演。说起来还得感谢东道主,在我们甫抵年会召开地——科迪镇的当天晚上,即安排中外嘉宾们一同前往观看了著名的牛仔竞技表演(Cody Rodeo Show)。表演是在镇子郊外的一个特设露天表演场内进行的。当观众们在两侧看台落座后,椭圆形竞技场一侧的闸门徐徐拉开,英姿飒爽的牛仔们手持各色旗帜策马驶入。细一观察,我还在其中发现了几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为了活跃现场气氛,表演主持人在插科打诨之余,还鼓励大家大声报出自己来自何方。出乎我的意料,原来当天同座一席的人中不仅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各地的,甚至还有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南非等国远道赶来的。加上我们这些亚洲的代表,倒可称得上是一次小型地球村聚会了。牛仔竞技表演实际是从西部牧场中的牛仔劳作习俗、互相展示技巧演化而来,项目包括骑马、骑牛、驯牛、搏牛、套绳索等。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最为惊险刺激、也最具回味性的莫过于骑牛表演了。这是一项被称之为“瞬间运动”的比赛,只持续8秒钟便可见分晓。上场前,牛仔先骑在被紧卡于圈里的野牛光背上。待闸门打开后,狂性大发的野牛飞奔入场中,疯狂地上下蹦跳,一副必欲把背上之人甩脱而后快的气势。此时的牛仔必须使尽浑身解数来保持平衡,按规定他只能用一只手去控制野牛。如果牛仔能在牛背上坚持8秒钟便可视之为成功,另外还根据他的骑乘姿势以及其惊险程度酌情加分。很可惜,当天的数位表演牛仔中只有一位坚持过了8秒钟,由此也可见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磨练和高超技艺的运动项目。牛仔一旦摔下牛背,旁边会立刻冲上若干名身穿彩条布衫的小丑,以分散、吸引野牛的注意力,这点倒与西班牙的斗牛颇为相似。令我深感钦佩的是,这些牛仔在表演时几乎未穿戴任何护具,唯一能算得上保护的仅是身上薄薄的牛皮背心和牛皮宽脚裤,真是勇气可嘉啊!观看表演的过程就象是参加一场盛大的节庆,环视四周,我发现现场的观众不分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是头戴牛仔帽、颈系牛仔领巾,兴致高昂地吹着口哨为表演者呐喊、加油。无论成功与否,他们会为每位表演者送上热烈的掌声。深受感染的我不禁突发感慨,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这夏夜的星空下,也许享受快乐、分享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科迪镇是个典型的西部小镇,虽然小,却也有许多东西可看。闲暇之余,我们还参观了野牛比尔历史中心,观看了西部牛仔的当街枪战秀。前者是为纪念当地一著名历史人物而建立的博物馆。据说,威廉·科迪是此人的真实姓名,他曾在八个月内杀死将近五千头野牛,因此才得到了“野牛比尔”的绰号。如今的小镇据说也是坐落于他以前的大牧场上。枪战秀则再现了拓荒时期各路人马为生存、为维护各自权益而相互斗争的场景。表演固定于周末的一个下午在镇中最有年头的酒馆附近的街道上上演,四面八方的游客早早即来到现场席地而坐、翘首以待。平心而论,节目还是比较精彩的,有牛仔的打斗、枪战等,还有丑角人物的穿插逗趣表演,感觉象是个美式文化的棉花糖,倒也颇有几分味道。

  匆匆几日,似乎是惊鸿一瞥,又恍若永世难忘。怀俄明,这个曾经陌生却又已熟悉的名字,就这样留驻在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