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纵横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40人】蔡司大中华区总裁福斯特:与上海自贸区在“共振”中发展

2018年09月26日 02:14
来源:东方网
 

WDCM上传图片

    编者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大潮激荡,中国人民书写了发展的壮丽史诗。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传奇成就,开放是前提条件,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40年间,一大批国际友人与这座城市一起见证了中国打开国门的艰辛历程。即日起,东方网和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推出“改革开放40周年40人”系列报道,40位见证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外籍友人将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改革者们的创新与激情、责任与担当,分享他们眼中的40年中国奇迹,对于未来共赢发展的期许。

 

 

 

    1990年9月,浦东高桥,一座外观类似海鸥展翅的巨型拱门格外醒目,通过那里便可以进入“外高桥保税区”——中国大陆境内首个以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为特色的保税区。“外高桥”这个新名词,于是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注脚”;2013年9月,保税区的字样被替换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此,上海掀起了中国新一轮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大潮。

WDCM上传图片

(1990年9月,中国国内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启动)

WDCM上传图片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标志性路牌)

    28平方公里,上海自贸区的面积并不算大,小小的体量,迸发的力量却是惊人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上海自贸区内新注册企业累计超5万户,超过设区前20年的总和。新设外资企业达9450家,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不少跨国企业地区总部的聚集,其中之一便是1999年入驻外高桥保税区的德国蔡司集团。如今,当年的贸易公司已经成长为集产品研发、制造、贸易为一体的蔡司大中华区总部,未来还可能升级为亚太配送中心。而这一切,正如蔡司大中华区总裁福斯特先生(Maximilian Foerst)所说,都源于蔡司与上海自贸区的“同频共振”。

WDCM上传图片

(蔡司大中华区总裁福斯特。图片来源:蔡司中国)

    走在前列搭乘改革快车

    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等词语逐渐成为与它密不可分的高频词。浦东热土上埋下的这颗“种子”,经过1800多个日夜的孕育,在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张非特化妆品备案、第一份负面清单、第一家外资认证机构等多个“第一”,上百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复制,成为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

WDCM上传图片

(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

    “商品进出口通关时间较自贸区外缩短30%;研发设备可以快速进出自贸区,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也为公司创造了极大优势;在金融领域,享受更加便利的融资,如今,我们可以为上海以外的所有中国分公司提供完备的外币资金池……”福斯特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了蔡司在上海自贸区享受的政策红利。

    上海自贸区的特色之一,是以开放倒逼改革,重制度创新而非优惠政策。作为园区内的外企代表,福斯特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可以肯定地说,上海自贸区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在实践中,作为保税区的全方位升级,自贸区相继推出各种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以及金融和海关政策,不少新政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早在2013年10月,上海海关就在区内试点实施“先入区、后报关”的新型监管模式,一改一线进境货物先报关再入区的通关作业流程。蔡司集团研发的样机进出做备案从原先的5天缩短为1天,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也免去了设备和仪器在机场海关监管仓库高昂的仓储费用。

    2014年5月,上海自贸区推出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由此,包括蔡司在内的跨国公司实现了同时或单独设立国内、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集中管理境内外成员企业外汇资金,开展资金集中收付汇、轧差净额结算。福斯特兴奋地说:“这些变化都是实质性的,只有在自贸区才有可能实现!”

    在推出政策时,自贸区管理部门也广泛倾听来自企业的声音。福斯特认为,自贸区给予企业最重要的支持就是公开对话:“自贸区会听取企业的需求,并迅速给予反馈,探索政策改革。如今,这种对话正在发生,我相信未来还会继续下去。”通过与中国人的接触,他也发现,中国人并非表面看起来的思想僵化,相反,他们心态开放、乐于学习、积极进取。“一旦发现问题,人们总是会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做到更好。即使面临失败的风险,也会尽量尝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然后重新出发。这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尤其是上海的创新精神和灵活性。”这也是他喜欢在这里工作的原因之一。

    助力工业4.0接力中国梦

    2012年1月10日,蔡司中国创新与研发中心在上海外高桥正式成立。该中心是蔡司在德国以外的首个企业级创新中心,致力于与中国的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开发出更加贴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福斯特告诉记者,创新中心将为中国广大的近视患者提供国际领先的近视解决方案。此外,“中国在电动车领域领先优势明显,蔡司在汽车工业和质量控制上也有卓越的表现,因此,这给我们和中国的客户创造了合作的契机”。

WDCM上传图片

(位于上海自贸区内的蔡司中国总部大楼。图片来源:蔡司中国)

    蔡司作为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在工业测量领域享有极高声誉。近几年,随着中德两国工业4.0合作的深入发展,蔡司也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德工业技术的创新与合作。例如:携手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支持打造“产学研联通”的创新环境——先后与同济大学共建中德工程学院工业4.0实验室、中德学院先进制造技术中心(AMTC)、同济大学-蔡司教学科研基地。除了向同济大学提供世界领先的测量设备和其他硬件支持,在软件方面,蔡司还将把智能化测量解决方案引入同济大学的研究与实践,为业内输送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推动工业4.0从概念走向工程实践。福斯特总结道:“蔡司不仅在中国推动产业进步,还将与研究机构合作,支持中国工业4.0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11月,上海将迎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国扩大开放的新举措。蔡司不仅不会缺席,还将亮相云集国际顶尖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福斯特透露,借助进博会的平台,蔡司将重点展示其在眼科健康、创新研究、制造质量控制三大领域的成果。在充满期待的同时,他也相信进口博览会对促进世界贸易和全球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福斯特称,过去十年间,中国的改革开放让蔡司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了十多倍,更重要的是,得益于蔡司在中国的增长,以及在制造和研发方面的扩展,蔡司的专业领域日益拓展。“我们在上海有大量的研发人员,他们为蔡司集团注入了全新的思想。同时,我们也在向中国客户学习,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所以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为蔡司集团的创新和研发提供了不竭的思想动力。”

    这也是福斯特为何用“兼容并蓄”“互利共赢”来形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蔡司就是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也承诺:“蔡司将继续履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为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WDCM上传图片

(福斯特寄语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改革开放40年,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展望未来,我希望中国继续促进开放和包容,实现进一步增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蔡司将继续履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