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孔祥东新加坡奏响《黄河》琴键传递永不湮灭“和平之音 ” ( 2025.09.10 )
9月8日晚,一场以音乐为桥、跨越地域的艺术盛宴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沪促会特邀个人会员、钢琴家孔祥东再次澎湃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他感言“这是真正意义上中新两国艺术家同台共庆,为中新友谊画上浓墨重彩并载入史册”。
“Sing!黄河•梁祝”音乐会由新加坡华乐团荣誉指挥叶聪执棒,中国著名钢琴家孔祥东与新加坡小提琴家孔朝晖联袂登台,与中国交响乐团精诚合作,精彩演绎了多首中新两国的经典乐曲。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和夫人杨青、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前副总理王瑞杰、多国驻新使节、“飞虎队”后人等各界人士约1500人出席。
曹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国与新加坡建交 35 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几天前,新加坡副总理颜金勇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80周年纪念大会。中方始终铭记新加坡“南侨机工”在中国抗战最艰难时刻,驾驶卡车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为抗战筑起“不沉的补给线”的英勇事迹。
曹大使表示,音乐会由中新两国艺术家共同演绎《黄河》《梁祝》“Sing!”等中新优秀经典作品,是续写中新文化交流、深化友谊的新篇,也是共同奏响新时代和平、正义的乐章。中国人民愿与新加坡人民一道,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黄河咆哮,一部协奏曲中的抗战丰碑。1939年,在延安的土窑里,《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如黄河怒涛般奔涌而出,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最艰危的时刻,以黄河为血脉,化作四万万同胞不屈的怒吼。三十年后的1969年,硝烟虽散,记忆犹存。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等音乐家深入晋陕黄河峡谷,从船夫号子与抗战故事中汲取力量,以西洋协奏曲为框架,融入《东方红》与《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元素,将大合唱浓缩为一部四乐章的钢琴史诗。这部历经血火淬炼的作品涅槃重生,以钢琴协奏曲《黄河》之名再度震撼世界。
作为与国内外各大乐团合作演出次数最多,以及首位将其改编成为独奏版演奏的钢琴家,孔祥东与《黄河》钢琴协奏曲已结缘近 40载——1987 年,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完成了《黄河》的首录;1992年,录制的《黄河》唱片荣获香港唱片工业协会颁发的白金唱片奖,全球发行量突破千万;1997 年,在美国洛杉矶可容纳万人的好莱坞碗形剧场震撼奏响《黄河》;2002 年,成为第一位在中国台北公开演奏原版《黄河》的钢琴家……孔祥东的演奏既具金石之刚,又带流水之柔,尤其在第四乐章雷霆万钧的八度行进中,仿佛让人感受到“文明血脉的贲张”。
今年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20周年。早年,冼星海曾在新加坡养正学校接受教育。如今,让这一恢弘巨作响彻狮城,既是向这位连接中新文化血脉的艺术家深切致敬,也是通过音乐传递历史的回响、和平的信念与未来的愿景。
正如孔祥东所言:“《黄河》钢琴协奏曲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最好的典范”。作为当晚压轴曲目,《黄河》的旋律回荡在狮城夜空,不仅是一部音乐杰作,更是一个民族在战火中铸就的“精神丰碑”,是以琴键传递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永不湮灭的“和平之音”。
来源|沪促会
图片来源|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