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纵横 >> 正文

中美战略竞争的主要内涵及发展趋势

2022年02月10日 16:24
 

 32547548658.jpg

美国已经展开了同中国声势浩大的战略竞争,迄今为止还未见中国公开接招接茬,只是间或有“竞争可以,但要进行良性竞争”之类的表述,这表明,要不要同美国进行“战略竞争”,中国方面还在犹豫徘徊,某种程度上还想按照自己的意见来加以安排,或者把自己的意见采纳进去。

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美国在西方世界,事关中美战略关系新面貌的“战略竞争”已被广泛谈论研究,而中国国内则甚少探索。这未免有滞后迟钝的嫌疑,因为美国当局执意要做的事情,没有谁能够阻挡。美国下决心要同中国进行一场“战略竞争”,那么这场“战略竞争”就必须发生,也必然要发生。既然这样,深入研究探讨中美“战略竞争”的相关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战略竞争”的基本内涵

究竟是什么是“战略竞争”?美国人在设计安排中美关系的这一概念时,基本的标准尺度与主要参考案例是什么?现在都不得而知。

人们普遍猜测的是,美国将中美“战略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事实也是),以过去美苏冷战为蓝本,彼此之间有高度的关联。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人不断指责美国发动战略竞争是冷战思维(虽然拜登否认),是旧的全球政治逻辑的翻版。

当年的美苏冷战人们都知之甚悉、言之能详,那是一场规模空前浩大、内涵十分丰富、路径十分复杂的大博弈。

结局以前苏联瓦解分裂成十几个国家,华约解体、东欧各国改朝易帜而十分惨烈,以致苏东剧变三十年后,其影响及余波至今犹存。笔者一直以为,中美之间的战略斗争将比当年美苏斗争更加艰苦、漫长与激烈。

因此,“战略竞争”很可能并非是中美全面“战略博弈”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初始阶段,或者只是一个开场与开篇。

美国现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现仍处于战略动员、合纵连横与设计布局阶段。在这一阶段,有的方面已全面展开,如经济、科技领域;有些方面还在布势,如政治、军事领域;在有的地方已走得较远,比如人权、香港、南海、台湾等。而美国的合纵连横也已启动,如美日印澳“印太战略”实质化与美英澳(AUKUS)军事同盟等。

综合上述态势,加以梳理概括可以发现,拜登发起的对华“战略竞争”,主要包括传统性质的三大内涵:

一是政治内涵

美国正在重新组织力量,在政治上围剿中国,其矛头直接指向中国的理论、制度与道路;指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力图在思想、价值、文化与情感上,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化隔离。目前,政治领域竞争的焦点是意识形态。美苏冷战结束30年后,美国再次用意识形态打头阵,再次挂帅成为中美政治对抗的中坚。

拜登.jpg

2021年3月31日,拜登在匹兹堡发表演讲声称,“…,全球都不得不在民主与专制之间,作出最基本的选择”。与此同时,中国则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途径。

中国要求美国对此予以尊重和认可,而拜登的上述讲话,则从根本上堵死了这条道路。彻底否决了中美两种发展两种模式、两条道路之间,调和、折中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中美“战略竞争”第一位,或者其本质的属性,依然还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的不同选择。

二是经济内涵

“美国第一”,首先必须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这是其物质基础。一旦失去这样一个基础,霸权的根基就发生了动摇,就要岌岌可危了。

为了确保“美国第一”,白宫所要做的,一是要把自己的发展速度搞上去,二是要把追赶者的发展速度压下来,这两者必须兼顾,必须加以统筹。

基于这样的逻辑,所以美国现总统拜登和前总统特朗普,他们在经济上的总目标高度一致,对于中美经贸战的想法与安排,也高度一致。

VCG111157863283.jpg

之所以在对华经贸战问题上,出现了“特规拜随”现象,原因在于这是势所必然,除此以外不可能还有别的办法。因此中美之间的经贸战,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今后将呈现旷日持久的发展态势。

一些人始终抱着可以妥协勾兑,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解决的幻想,这是十足的幼稚。可以预计,在整个中美“战略竞争”的过程中,美国将一直对中国挥舞经济贸易大棒,将一直压制封杀中国的高科技事业,所谓中美经济关系能否“脱钩”的各种议论,实在是一个言不及义的无聊话题。

三是军事内涵

美国不会允许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可以挑战美国的军事战略力量。如今中国自卫的军事力量和俄罗斯世界第二位的核武库,都被视为对美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挑战。也由此,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其全球战略的两个主要对手。

美国不该两线作战,不应追逐双重战略目标。这样的道理与逻辑,白宫并非不懂。美国已无法按上世纪东西方冷战时期,在“大三角”战略关系中联合一方,而对另一方实施“二打一”的策略。

中俄延期《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签署一系列长期经贸互惠协议,联合举行系列军事演习,在国际上互相站台、互为背书,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已深度捆绑。美国如果拉拢其中任何一国,都将放虎归山另一国,而变成“按下葫芦浮起瓢”。无奈之下,美国才不得不,把中俄两国来一个战略上的“一勺烩”、“一锅炒”。

VCG111199946872.jpg

美军核动力攻击性潜艇“康涅狄格号”屡屡巡航中国南海挑衅。2021年10月2日,其在中国南海水下作业时,撞上海图未标暗礁而导致多人受伤。

因此,军事领域的“战略竞争”将不仅在美俄之间展开,同时也将在中美之间展开:

一是军备竞赛。相关各方围绕高超音速武器、电磁武器、第六代战机、新型空天装备、网络战手段等,展开新的大规模竞赛竞争。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实上这场竞争已经开始,今后只能愈演愈烈。

二是地缘争夺。即在地缘安全领域进行各种攻守,具体表现方式就是拼凑军事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威慑活动。如今美国针对中国崛起,所搞的“印太战略”、“奥库斯”集团等,拉拢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携手英国,在东南亚挖中国的战略墙角等。

在欧洲则鼓动一批中东欧国家,向俄罗斯发难。以俄罗斯侵占乌克兰克里米亚领土,逮捕本国持不同政见者纳瓦尔尼等为借口,在俄边境驻军、部署战术战略核武器等,建立从波罗的海直至黑海、高加索的战略篱笆墙与战场前进基地群。

这套“围墙防俄”战略在冷战时期,已被美国和北约运用得十分成熟。现在美国再玩这套旧戏法,可谓信手拈来、炉火纯青了。这大概也是最近美国“拷贝不走样”,连横合纵亚太国家,频频在印太地区得手得逞的原因。

三是破坏中国的统一。分裂和分化中国,具有十分现实的可行性。这一点是美国同中国之间,“战略竞争”不同于美俄之处。中国存在有国家未能统一,这个沉重的战略包袱。美国则将竭尽全力,让中国继续背负这个包袱而不得放下。否则,就等于给中国在战略上大松绑,突破第一岛链东出大洋敞开大门,就等于给中国的复兴崛起撤防。

所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美“战略竞争”在军事领域的一个突出着力点,就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在未来,有擦出火花,甚至引发局部战争冲突的可能。美国已经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今后准备的力度将更大、更充分。总之,在三大领域或者围绕上述三大要素开打,这将是中美“战略竞争”的基本内涵。

主要着力点

扬长避短,攻敌所必救,是任何战略都必须遵循的法则,中美“战略竞争”也不例外。美国必将发挥其优势,攻击中国的短处与软肋。而中国则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劣之所在,特别是要把自己的短板与弱项护住护好,不使对手借此取得突破,造成深度创伤,导致出现被动之局面。

一个个的“扬长避短,攻敌所必救”,具体地就表现为中美“战略竞争”的着力点。这些着力点除了上述中美“战略竞争”内涵中,所点到的几个点之外,美国还可能抓住如下几个着力点:

一是制裁中国的重点人,实施定点打击。封锁与制裁,历来是美国直接战争手段之外,最有力的战略工具。但相比以往,其制裁方式和对象则有所不同。在具体事项和具体要点上实施制裁,可以立竿见影收到效果。尤其是对重点单位、重点人物的制裁,更是美国一击必杀的厉害手段。

VCG111350698452.png

   2021年9月25日晚,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回到祖国。

如美方针对华为公司所采取的一系列压制举措,特别是假手加拿大拘押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由此为开端,虽然迄今对中国的行动还是浅尝辄止,未曾大面积和深入地予以实施。但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向深处推进,美国或将加大制裁中国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的力度。特别是重点人,目的无非是想起到杀鸡儆猴的特殊效果,对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发挥强烈的震慑作用。

二是破坏中国的国际供应链。入世以来的中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已深深嵌入全球经济体系,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

从战略性产业的自主性与安全性角度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形势逼人、危机重重。

将来如遇战略冲突时,美国及其全球和地区同盟国家,必将在市场、原材料以及能源运输等几个重要环节对中国下狠手使绊子,破坏和打烂中国经济的国际循环体系(外循环),使之发生大面积的坏死,以此达到遏阻中国发展崛起的目的。

三是扼杀中国的高科技技术来源。高新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夺取战略优势的关键,也是美国掌控世界的技术根基。

要赢得中美“战略竞争”,主要就是要赢得高科技竞争。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已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与认知。中美在这个战略要点上,也必将出现十分激烈的竞争。

美国已对中国高新技术下手,封闭来源、阻断渠道,打击中国科研人员。尤其是严密监控和全方位限制中方科技人员,在美国的活动。

如果说中美“战略竞争”是新冷战的话,那么这股凌冽的寒流,最先刮到了科研人员身上,那些在美国从事访学、科研活动的中国学者首当其冲。今后,美国连同其全球盟友,还将多渠道宽领域对中国高科技下手。

四是制造地缘动乱,扰乱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在周边制造动乱,破坏中国的安全环境,令中国不得安生、不能消停,这是美国当年对付苏联的办法,也是现如今对付俄罗斯的伎俩,对付中国也是这样。

而中国周边可供美国着手的地方有很多,被美国制裁的朝鲜、缅甸,与中国有南海岛屿归属冲突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与中国有边界领土纷争的印度等。

不管形势怎样变化,美国矢志不移要把这个地区的事情搞乱搞大,搞得中国焦头烂额才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方面,美国还有很多盟友帮手,其中比较显著的是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他们同美国一道,也都将对中国的地缘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谁是最后赢家

有竞争就有胜负输赢,中美“战略竞争”也不例外。对于这场浩大而激烈的战略性竞争,应该有怎样的胜负预期与输赢预判?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军事上孰强孰弱?

强大的军事战略力量,无疑是美国在全球充当世界警察的坚实后盾。这个优势是其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的。

美国想要借助台湾问题制衡中国,又要与俄罗斯在欧洲安全领域分庭抗礼,势必要竭尽全力,保持军事上第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而中国要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也要储备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备和平统一难以实现时使用。

焦点问题是,解决台湾问题就一定要付诸武力吗?未必。

就像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13日在莫斯科出席“俄罗斯能源周”活动时谈到的,“中国无需使用武力就可以统一台湾,靠经济就可以。”

VCG111353085550.jpg

10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时讲到,“中国无需使用武力就可以统一台湾,靠经济就可以。”

如果真的这样实现和平统一,是最最理想的状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释放出的吸引力也日益诱人,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将会认可大陆的发展,认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可割舍不断的乡情,由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导致和平回归,未尝不是一种可能。

另一种可能,则是武力统一。在台海爆发一场局部战争,这是中国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之策。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美国陆军“安全合作旅”特种部队成员,已进入台湾秘密驻训当地特种部队,“加强台湾防御”已至少一年。

当发现和平统一无望,或台湾当局悍然宣布独立,中国政府则只能采取武力攻台的最后一招。凭借强大的对台军事优势,解放军攻入台湾或许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但届时中美之间,非常有可能爆发一场激烈的局部冲突,也有可能演变成一场高烈度的地区战争。

近期,美欧在国际上喧嚣“台湾问题”,煽动“台湾加入国际社会”,鼓动各国“事实承认台湾独立”等,就是在国际上、在联合国营造台湾“主权独立”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为今后在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时,重演“联合国军”出兵干涉的历史,落下先手。

虽然以美军狼狈撤离阿富汗为鉴,美国不太可能会因台湾,而和中国爆发全面冲突,拼个你死我活。但美国政府(依据《对台湾关系法》始终声称对台有所承诺,料不会袖手旁观,更要防备美军在半个世纪前,在朝鲜半岛中部“仁川登陆”之役的重演。

第二、经济上孰兴孰衰?

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已经有几年了,之所以无法撼动中国经济的基础,其原因就在于中国有强大、雄厚的产业支撑。

其一、中国制造业全球唯一。中国经济有广阔的纵深,有国内、国际市场庞大的回旋空间。而美国自身经济结构,注定无法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美国是消费型社会,自身除了少部分高利润的高科技产品的产能外,一般消费性工业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

中国制造业强大无所不包,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中国制造业产能,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之和,提供了约占世界30%的工业品。特别是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成功,更加突显了中国产业链的安全和独具优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不可或缺的重要稳定力量。

其二、中国挑起疫后恢复重担。当下,尽管一些国家加快疫苗接种,疫情蔓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全球疫苗接种并不平衡,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球各国继陷入经济危机、供应链危机之后,进入冬天又陷入能源危机。

曾被西方国家寄予厚望,用以取代中国制造和围堵中国的印度和越南,在变异病毒侵袭下濒临崩溃,工业生产停顿。东南亚国家疫情相继告急,日本防疫重新进入紧急状态。

目前全球生产和经济活动可谓“冰火两重天”。在疫情使多数国家制造业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的情形下,全球订单纷纷转移到中国。中国各港口运输繁忙,一线航线价格上涨近10倍仍然“一箱难求”。中国制造成为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屈指可数的可以指望的依靠。

VCG111319218053.jpg

其三、美国疫后恢复离不开中国。新冠疫情的世界大考,成为加快世界经济格局重塑的分水岭。中国制造、中国产业链和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美国要实现经济稳定和复苏,从供应端和市场端都离不开中国,这都增加了中国在中美经济博弈中的筹码。

反观美国,经济表面上复苏加快,但实际外强中干。长期存在的实体产业的空心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社会分配两极化等结构性矛盾,已逐渐“病入膏肓”地侵蚀美国经济肌体的健康。而随着去年以来,美国货币超宽松和财政强刺激措施密集推出,美国经济“虚火上升”。如今各种病灶一同爆发,美国经济已陷四面楚歌,走在危机的边缘。

比如说财政赤字和债务大爆炸、疯狂印钞逼近极限、高通货膨胀急火攻心、股市泡沫风险史无前例,美国要解决经济上的这些病症和危机,都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中美经济博弈,中方已经把握主动。

不可否认,美中作为世界上排名前两位的经济体,只有合作多于竞争,才会给全世界带来利好。反之,就会像生活在一片小树林里的两只大象,其激烈的争斗难免会伤及树木里的其它动物。简言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中美经济发展的最好态势。

第三,政治上孰对孰错?

意识形态是中国高速发展最重要的“法宝”。今天中国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究其根源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中国举国上下思想统一、万众一心,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的宏伟力量,正是美国所担心和惧怕的根本原因。

首先,如今中国的治国理政思想符合中国国情,是经得起历史推敲的。

在建国初期,我国“一边倒”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虽然在短时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给我国带来了重工业发展过快,轻工业发展速度与重工业发展不配套,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以及完全的国有、公有经济,造成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后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问题。

早期建设的经验,表明了苏联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我国必须探索出一套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之路。而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其次,在这些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经济上,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更是进入到高质量增长模式:加入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的国际化不断提升,对美贸易大额顺差等;在政治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完善,人民享有更多、更自由的权利,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在科技上,中国已经逐渐补上了“欠账”,“两弹一星”等科技成就举世瞩目;在国际关系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受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拥护,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民生上,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很快便有效遏制了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更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面对中国的复兴之势以及全面发展,美国坐不住了,开始打击、遏制中国发展。

美国观念分裂.jpg

事实上,美国当前的处境已经是危机四伏。

美国一直自诩是世界上最民主、最尊重人权的国家,但是现在美国两党政治混乱,国内因历史问题积压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现在美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在疫情危机之中,逐渐看清了资本主义官僚体系的真面目,并对西方文化体系产生了信任危机。

10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一场演讲中居然将中国的新疆政策与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相提并论,这是他宣扬“人权至上”政策最激进的声音之一,毫无廉耻地延续了美国政府扯“人权大旗”,试图拉拢“民主联盟”对抗中国的一贯做法。可见,中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激烈。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美式民主孰优孰劣,最具评判资格的显然是世界人民尤其是两国人民。只是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美式民主则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

不管未来如何发展,中美两种民主都不可能一方取代另一方,两种民主之间的状态,应该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时说的 “共存(coexistence)”,也就是说即使有各种分歧,但都得承认另一个大国的存在,另外一种民主的合理。

第四,全球治理上孰是孰非?

当前,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上升,国际多边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到挑战。

其一、中国推动良性变革,美国强化自我改造。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彰显了时代主题,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正能量。体现了公平正义,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方面,是“新时代的中国”要求对现有世界秩序进行良性变革。

伴随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中国”,迫切希望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力求补充、修改和完善现有全球治理机制;即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另一方面,是“传统的美国”要求对现有世界秩序进行自我化的改造。

众所周知,目前的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机制是由美国领导,在二战以后塑造的。随着代表“传统的美国”的特朗普上台,美国开始瓦解自己建立的秩序,全力推行“美国第一”的新全球治理观。即推行“就业回归、边境回归、美国梦回归”等,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倾向的核心诉求,坚决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领导权和控制权,却又不想承担其相对应的责任,不惜一切手段打压、遏制新兴大国和任何可能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国家。

其二、中国谋求发展至上,美国强求分配优先。

内政决定外交。中美两国有着相似的目标,“让美国再次伟大”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都是让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幸福水平得到提升。但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优先;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稳定优先。

“传统的美国”觉得全球化速度太快、感到眩晕,要求把全球化的车停下来、想要下车,在全球治理中,坚决推行保护主义的“美国第一”。与之相反,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当然,也期待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赢得在国际事务中更大的话语权。

因此,注重增长的中国拥抱全球化,强调积极开放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欢迎世界各国搭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其三、中国寻求合作共赢,美国奢求独霸全球。

21世纪后,美国6份《国安报告》均着重指出,确保美国“不受挑战”的、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是其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之一。换言之,美国要扮演的,始终是全球唯一“领导者”角色,其对外政策出发点与落脚点,均为维系霸权全球治理模式。

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不同国际角色定位,决定近年来中、美外交政策的不同价值取向。追求全球掌控领导者的美国,执着于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与零和博弈,以牺牲别国和世界整体利益为代价,是一个利益索取者。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者中国,强调尊重、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注重全球伙伴关系、尊重他国利益,率先走向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其四、中国追求天下大同,美国妄求世界驯化。

任何国家的行为,都深植于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传递其核心的文明价值。中华文化“协和万邦”崇尚和谐。因此,中国看到差异,尊重差异,不干涉别国内政。提倡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发展成果由各国共同分享,世界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

而美国文化信奉文明冲突,“传教士精神”深入血液。将大众视为羔羊,自己是牧羊人,生来便是要驯化世界的。因此,美国看到差异就要消灭差异,“输出民主”推行“以与美国自己相仿的程度来评判别人”,“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必须拥有自由之手:拥有主权的格列佛不能被不中用的小矮子们绑住”。

可以预见,在不确定的未来,“美国第一”将让世界成为美国的仆从,带领国际社会走向更加唯我独尊、军备竞赛、赢者通吃、文明冲突、生态污染无秩序状态;而中国“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世界观,将让各国变成更好的自己。“共商共建共享”将引领世界进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境界。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所发动的“战略竞争”不会因为无法撼动中国,就半途终止,也不会因为遭到抗击碰壁,就将默认和接受中国,更不会有朝一日幡然悔悟,自行将其逆转或作废。任何这样的幻想都必须予以坚决地舍弃。在中美战略斗争浩大的历史进程中,中美“战略竞争”作为一个重要阶段,其未来只能升级和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对于一条河来说,唯一能够做的是继续向前流。”中美两国唯有相向而行、携手合作,才能互利共赢、造福世界。如果双方分道扬镳、各行其是的全球治理观孰是孰非,历史将自有公论!

(文:张志坤 王铁卫,部分素材源自“华声在线”;图:沪外事)

中美国旗 拳击手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