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外事纵横 >> 正文

从伊丽莎白一世致信到二世访华

2022年10月25日 09:34
 

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享年96岁。随着这位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君主的离开,女王的长子查尔斯王子继位,英国迎来新一任国王。

另据英国白金汉宫消息,刚刚成为英国国王的查尔斯三世,表达了对已去世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致敬。他将这一天描述为“对我和我的所有家庭成员来说最悲伤的时刻”。威尔士亲王威廉引用伊丽莎白二世的话,“悲伤是我们为爱付出的代价”。他承诺将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父亲查尔斯三世,以纪念祖母。

微信图片_20221006091052.png

伊丽莎白二世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于伦敦。1952年,她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去世。正在南非代替父亲作正式访问的伊丽莎白公主,在25岁时立即即位成为女王。

从温斯顿·丘吉尔爵士到利兹·特拉斯,女王在位期间见证了15位英国首相。2015年,她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英国君主,打破了她的曾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创下的纪录。

女王握手.jpg

9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深感悲痛,向她的遗属、英国政府和人民以及英联邦国家表示诚挚的悼念。古特雷斯表示,作为英国最长寿和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因其优雅、尊严和奉献精神在世界各地广受赞誉。

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幸逝世向英国新任国王查尔斯三世致唁电。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英国王室、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表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作为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赢得广泛赞誉。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是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君主。她的逝世是英国人民的巨大损失。

习近平强调,我高度重视中英关系发展,愿同查尔斯三世国王一道努力,以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为契机,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习近平与查尔斯王子-三世夫妇.jpg

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英国首相特拉斯致唁电,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逝世表示哀悼,向女王亲属和英国政府表示慰问。

 

36年前英国女王访华


应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邀请,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于1986年10月12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国事访问。此次访华,是中英两国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中国。为此,两国政府对此都进行了最高规格的安排,其访华日程共覆盖中国大陆五座城市。

一、  女王访华日程

10月12日~15日访问北京,10月15日晨由京飞赴上海访问。北京停留时间最长,为三天三夜(不足72小时)。10月15~16日访问上海,10月16日晨由上海飞赴西安访问。上海停留一天一夜(不足24小时)。10月16日访问西安,仅参观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当天下午飞赴昆明访问,在西安停留时间只有三小时。10月16~18日访问昆明,18日晨飞赴广州访问。在昆明停留两天两夜(不足48小时)。10月18日访问广州,当晚在广州黄埔港乘坐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H.M.Y. BRITANNIA)赴港。在广州停留时间亦不足一天。

皇家不列颠游艇在香港.jpg

10月19-20日,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抵达香港水域,女王因之前访华行程过于紧凑导致劳累,而在游艇上休息两天作体力上的调整。21日,女王登陆香港岛访问。

二、  女王访问相关背景

为接待英国女王访沪,上海市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做好城市整治和清理工作。同时,由街道组织市民学习英国女王访华的相关背景知识,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接待工作。这是自1972年2月,上海全民动员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访沪后。时隔14年,再次领受国家任务接待高规格国宾团组。当年相关的宣传材料介绍如下:

(一)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应邀访华、中英双方于北京达成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协议后,至上海参观访问。

1984年,中英双方就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与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问题达成协议,两国政府总理在北京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5月,中英政府互换联合声明批准书。同月,香港总督尤德偕夫人在访华期间访问上海,出席在上海举行的“香港产品展览会”开幕式。

这一年,英国前首相威尔逊、希思也先后来访。希思在参观中英合资的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有限公司在建工程后,希望这家公司的浮法平板玻璃生产技术能早日投产。他说,当今世界不少国家不太愿意进行技术转让,并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他希望英国能在技术转让、增加贸易方面增进同中国的互利合作。

(二)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余年中,曾发生英国参与侵略压迫我国人民的一段不愉快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英国于一九五○年宣布承认我国。一九五二年两国建立代办级关系,一九七二年升格为大使级关系。

近些年来,中英两国政治关系、经贸合作以及文化交流都有了全面的发展。英国首相和我国总理进行了互访。今年六月,胡耀邦总书记访问了英国。两国政府间各个级别的互访与民间交往也十分频繁。英国是我国在西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也取得明显的进展,双方的合作涉及石油、煤炭、电力、航空、核电等众多领域。此外,我国同英国的文化和教育交往也日益增多。

微信图片_20221005155803.jpg

(三)香港问题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满清政府签定的《南京条约》等三个不等条约所造成的。对此,中国人民从未承认。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我国政府同炎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了谈判,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1984年12月19日,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次年五月联合声明生效,香港自此进入了过渡时期。

根据《联合声明》,我国将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届时将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归功于中英两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这不但完全符合中英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为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四)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虽不管理国家事务,但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在英国国内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英国人民中有较高的威望。她同时又是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十七个英联邦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在英联邦内也有一定影响。迄今,她已出访了英联邦等一百多个国家。

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国家元首访华。她的来访,说明英政府重视发展中英关系,标志着中英两国关系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我国政府对英女王此次来访也非常重视,决定给女王以热情、友好、高规格的接待。女王这次访问,除北京外,还要到西安、昆明、上海、广州等地参观访问,所到之处,对女王一行要热情友好,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上海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接待英国女王在上海的访问,上海市外办组成了以国宾处为主要班底,结合了办内各业务处室和本市各相关委办局、大口党委的外事干部组成接待专班,根据江泽民市长的直接指示,作了大量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

一、女王出行是一件兴师动众、繁文缛礼的事情。这次来华访问,女王乘坐专机BAe-146一架。该机是英国航宇公司(British Aerospace)研制的一种四发动机短程喷气式支线运输机,由原英国霍克·西德利飞机公司于1972年研制的70-85座级的四发动机喷气式客机,但女王的专机仅19座。

随同女王来华访问的队伍庞大,除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外,有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和夫人、王室人员16人,以及女王的私人秘书、新闻秘书、总管、侍从、医官、服装师、美发师、司库、女佣、男仆等照料女王生活起居的随行人员20人。

女王登机来华.jpg

此外,还有皇家游艇和护卫舰上的乐队、王室服务人员和舰艇官兵600余人。跟随前来采访的有英国、英联邦国家的记者和香港记者200多人。英方为这次访问运来的通讯器材、办公用具、食品等达数十吨,其中仅女王的个人衣箱就超过400余件,重达5吨。

抵达北京后,为了英国代表团能跟上女王行程,动用了中英航线的不列颠航空公司的三叉戟飞机,带上随行团和记者们赴各地访问。

不列颠航空 三叉戟.jpg

女王出访,禁忌颇多,英方礼宾部门事先一一向中方通报:诸如女王身材不高,礼仪场合需要献花时,花束不可太大、太长,以免遮住女王;客人觐见女王,要等女王伸手方可伸手,握手用力不可太重;女王忌食油腻,喜欢清淡菜肴;女王不接受商业公司或机构馈赠的礼品,以免日后被用作广告宣传等等。

二、松江四鳃鲈鱼的美味自魏晋时代以来传扬已久。《续韵府》中就有天下鲈鱼皆为二鳃,唯松江鲈鱼有四鳃的描写。传说吕洞宾在云游四海时来到松江,在品尝过鲈鱼后甚是满意,便向店家讨来毛笔和朱砂,为后厨的鲈鱼多画上两条鳃线后放生,从此松江的河道里便多了这小小的四鳃鲈

别看鲈鱼个头小,却有着江南第一名鱼的美称,以四鳃鲈为食材而制作的鲈鱼脍、鲈鱼羹等菜肴,也有着东南佳味的美誉。

尼克松与英国女王.jpeg

女王曾听闻尼克松总统对松江鲈鱼的称赞。因此也点名要品尝松江鲈鱼这道菜。但一时之间却忘了叫什么名字,只说了句想吃“尼克松鱼”。

尽管事前松江县组织了300艘渔船,在黄浦江上游进行地毯式的捕捞,却依旧一无所获。丝毫没见松江鲈鱼的身影。这也令女王未能如愿以偿,一尝松江鲈鱼的美味。上海之行抱有遗憾。

2000年之后,松江水产养殖场在上海水产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指导帮助下,培育在长江口和松江河网地区捕捞发现的野生鱼苗,仿照野外环境引养成功,并将其重新放归野外。

2010 年年初,经相关部门许可,四鳃鲈终于在首届松江四鳃鲈科技文化节上亮相,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曾为尼克松总统烹制国宴的厨师与学徒,为现场来宾烹制名菜八珍鲈鱼脍

松江鲈鱼.jpg

不久后,四鳃鲈又走进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成为款待各国政要与贵宾的佳肴。如英国女王再访上海,可以了却心愿,但惜呼斯人已逝,引为憾事。

三、女王抵沪后下榻上海的国宾馆,西郊宾馆。为了迎接女王的来访,市招待处领导、市外办工作人员早早就在宾馆安营扎寨。整修别墅,重新布置客房,狠抠各种接待细节。请来礼仪老师,培训带班经理和服务员学习宫廷礼仪和服务规范。

时任市委招待处处长葛非(正局级)回忆说,那是1986年10月,英国女王要来上海访问。她在上海逗留时间不长,才20多小时。但这是女王第一次来中国、来上海,中英双方都很重视。

英方派了不止一批先遣小组,专程来上海安排访问、物色住地。他们看了许多家著名宾馆,最后才选定了西郊宾馆。英国广播公司还专门向公众播放了西郊宾馆的录像片,介绍了总统套房的全部设施和宾馆内外环境,解说词说:女皇抵达上海,就将在这里下榻……

女王下榻宾馆后,不管对水上餐厅的菜肴和餐具,还是对客房的布置和服务都深表满意。欢迎宴会后女王出发去市内参观,女王的侍卫长在房间留了张条子说,“希望明天女王的早餐桌上能看到芒果”。

女王赠送西郊宾馆签名照.jpg

西郊宾馆经理立即将情况报告了葛非,他们宾馆没有,于是赶紧四处寻找,结果偌大个上海竟然找不到芒果。甚至找到美国、法国的驻上海总领事馆,他们也没有。

情急之下,他们想到了北京,于是给钓鱼台国宾馆打电话,问他们有没有芒果。钓鱼台国宾馆经理说有,并说当晚李先念主席要到上海参加女王的告别宴会,可以托请李先念的专机带上一箱芒果,请他们派人直接去机场取走。第二天早上,在女王的餐桌上见到了芒果。

女王为西郊宾馆的细致周到的接待工作所折服,也对宾馆的美味菜肴和周到服务深表满意。10月16日上午,英女王及菲利浦亲王离开宾馆前,亲自赠与西郊宾馆厨师的签名纪念照。

葛非不无骄傲地说:“我看女王选在这里下榻是选对了。像‘西郊’这样占地广、花木多、风景好的庄园式宾馆,不要说上海,全国也没几家。雪松、金钱松、樱花、腊梅、银杏……这里什么名贵树种没有?我们还开辟了竹林、桂林、芍药林、牡丹园、香榧园、石榴山,真正四季飘香。

这里还有野生的兔子、狗獾、松鼠、天鹅、猫头鹰、野鸡……一切都说明,这里生态环境是第一流的。英国女王非常喜欢这里,临离开时她还说:‘遗憾的是,我们在这里待的时间实在太短!’”

四、负责为女王访华做准备的英国先遣团负责人、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杰弗里·豪,在考虑女王在上海参观游览景点问题时,曾选择了十余处景点,并将这些景点拍摄成影片,呈女王选择,其中就有豫园。饱览世界各地风光的女王,被遥远东方极富魅力的古典园林所吸引。豫园,于是就成为她在上海访问唯一的旅游景点。

豫园鸟瞰.jpg

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为英国女王的到访作了精心准备。亲自过问接待方案,并多次赴现场查勘女王行走路线、游览的景点、品尝的茶点并审看、确定了为女王表演演员和曲目。

据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T.E.J.MOUND 孟德惠透露,英国女王选中豫园的原因有三:一是豫园在世界和中国都很有名,很想亲自看看;二是在这里能看到上海古老的过去,能了解上海的历史;三是能与上海最普通的老百姓见面。

五、出于历史的原因,上海市民对于英国的情结一直是复杂的。这也使得女王访沪时,有上百万市民为一睹英国女王的出众风姿,而从清晨到午夜,蜂拥出现在女王前往参观游览的豫园、外虹桥码头和车队经过的主要闹市街头。

下车后步入豫园.jpg

上海接待方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不作清场。仅事先在女王拟途径的街道里委,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广泛发动属地居民学习相关接待精神,对外宾热情友好、以礼相待、不卑不亢,展现上海高素质市民的风采。在国宾团抵达前,动员各街道里委干部和积极分子上街,在活动现场维持现场秩序。上图可见女王进入豫园商城时,围观群众和维持秩序的街道干部。

六、上海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朱宝天回忆说,“女王游艇“不列颠尼亚号”和皇家海军护卫舰“约克号”早于女王访沪行程,于10月11日抵达上海。当时是我和陈文忠领的航。

停泊在码头的不列颠号和约克号.jpg

早在七月间,英方驻华官员和市府有关领导就找陈文忠和我多次会面,商谈“不列颠尼亚”号进出上海港的航行、停泊等事项。十月十日,我们出发之前,引航管理站的党政领导再一次对我们制订的引领方案进行审核,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领导的要求和我们的保证都是四个字:万无一失。正是为此,陈文忠同志才亲自出马,他是全能引航员,也是我站的首席行政领导。

11日上午10点30分,陈文忠和我坐上了女王游艇放下的小汽艇,登上了金光闪银的古典式三桅杆“不列颠尼亚”号。艇上的英皇家海军军官和士兵列队向我们敬礼。

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舰长不乐意用抛锚的方式使游艇调头、靠岸。因为该轮两侧的深篮色油漆非常考究,每涂一次约二十万英镑。而围绕着整个船体,更有一条近300米长、15厘米宽、用真金箔贯贴上去的带子。更新一次,要花四十万英镑。所以拖轮、带缆艇绝不能碰到船体,拖缆也不能越过船首、船尾。总之,不能碰坏油漆和金带一点点。为此我们根据当天的风向、潮流等自然条件,与舰长商量后又修订了原定的操纵方案。

下午三点四十分,“不列颠尼亚”号终于安全地到达外虹桥码头的江面上,调头后,平稳地靠上了码头,船体仅与码头外,浮在水面上的两个浮动橡胎靠把接触,没有任何物体碰擦船上的油漆和金带。

停泊黄浦江畔的游艇_高清放大.png

14日,为在船上举行中英企业家会谈,我们又领航了一次;15日上午,我们重又上了“不列颠尼亚”号,专为晚上女王登轮时的梯口必须对准下车的通道,引领游艇又调了一次头。15日晚女王的宴会还没有结束,我们又到船上来了。等到11时40分女王一离开游艇,马上命令立即解缆,在两艘拖轮的拖动下,于24点正驶离码头。

英国皇家游艇_高清放大.png

离开码头驶出黄浦江途中,我们时时注视着前前后后,处处谨慎操作,直到十六日凌晨,顺利地把女王游艇和护卫舰引领至北航槽中的灯浮外海面上,与舰长等握手道别。

当东方海面上升起万道震光时,我们用目光送走了“不列颠尼亚”号和“约克”号的身影。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任务完成了。

 

女王在上海的访问行程


在结束对北京的三天国事访问和古迹景点游览之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偕王夫菲利普亲王(爱丁堡公爵),于10月15日上午,乘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专机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这是上海开埠以来,迎来首位英国在位君主正式访问。为欢迎英国女王访沪,外滩海关大钟报时音乐恢复为1966年以前的《威斯敏斯特报刻曲》(Westminster Quarters)。

10月15日新民晚报头条_副本.jpg

上海《新民晚报》(1986年10月15日刊头版)刊登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抵沪 上海城今日喜气洋洋迎嘉宾:江泽民市长和上千群众到机场欢迎》以及女王伉俪照片《英国女王和她的丈夫》。《国际问题资料》、上海电视台及各大中央和本市媒体,与英国代表团庞大的随行记者团一起,详细报道了女王访问上海的情况。

一、虹桥机场欢迎仪式

1986年10月15日上午,英国女王乘坐的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专机由北京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后,女王伉俪步下中国民航舷梯,身后可见陪同女王伉俪来沪的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吴学谦、外交部特派女王陪同英语翻译张幼云女士、英国驻华大使 Sir Richard Mark Evans, KCMG,KCVO 伊文思爵士等人。.jpg

英国女王乘坐的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包机,由北京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后,女王伉俪步下中国民航舷梯。身后可见陪同女王伉俪来沪的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吴学谦、外交部特派女王陪同英语翻译张幼云女士、英国驻华大使 Sir Richard Mark Evans, KCMG,KCVO 伊文思爵士等人。

少先队员向女王夫妇献花.jpg

女王伉俪步下飞机舷梯后,两名男女少先队员向女王伉俪献上鲜花(ASSOCIATED PRESS,美联社)。现场翻译为原上海市外办翻译室英语翻译陈龙兴(中立西装者,后任翻译室主任,市友协副秘书长)。

上海市政府在虹桥国际机场组织的群众欢迎队伍由1500名学生组成(绝大部分为女学生),分别来自徐汇、静安和长宁三个区的14所中小学。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支由女少先队员组成的乐队,她们身穿浅绿色的制服。他们有的挥舞着中英两国的小国旗,有的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使欢迎气氛显得十分热烈。

女王在欢迎队伍前驻足.jpg

数支由本市女中学生组成的队伍,表演了藤圈舞、花环舞和宫灯舞。她们朝气蓬勃、精神饱满、舞姿婀娜。而由少年儿童组成的表演队伍,则更加丰富多彩。他们有的挥舞着中英两国的小国旗,有的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使欢迎气氛显得十分热烈。

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江泽民及其夫人王冶平、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吴学谦夫妇以及英国驻华大使 Sir Richard Mark Evans, KCMG,KCVO 伊文思爵士夫妇陪同女王伉俪走过本市欢迎和表演队伍前。

女王观看欢迎队伍表演.jpg

左一为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吴学谦,他亦是上海人,毕业于国立暨南大学。画面中可见外交部特派女王随身翻译张幼云女士,始终陪同女王陛下身旁讲解,前排左二为上海市外办吴文君,左三为上海外办主任赵云俊。

女王乘坐大红旗礼宾车离开机场.jpg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爱丁堡公爵)随后乘坐红旗牌国宾专车离开机场,赴西郊宾馆下榻。

二、江市长西郊宾馆午宴女王伉俪

10月15日中午,在女王伉俪下榻的西郊宾馆睦如居水上餐厅(7号楼一楼),上海市市长江泽民设午宴款待女王伉俪。水上餐厅不但菜肴可口,为该宴会所用的古瓷餐具,也使热爱瓷器的女王一行十分赏叹。

宴会开始后,江市长先用流利的英语致祝酒词,使气氛更为轻松和融洽。在一段英文祝酒词后,江市长再用中文说道:“祝我们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断加强!祝女王陛下及菲利普亲王的健康!”

女王起身,与江市长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吴学谦碰杯。中英贵宾频频举杯,共祝中英两国友好,女王伉俪身体健康。

女王夫妇宴会后看望乐队.jpg

上海市外办安排了上海民族乐团在午宴现场,演奏一曲新疆民歌《送我一支玫瑰花》。午宴过后,英女王伉俪在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和副市长刘振元的陪同下,走近现场表演的上海民族乐团并致以问候。

三、女王莅临永福路英国驻沪总领事馆

女王参观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jpg

午宴过后,女王伉俪驱车前往徐汇区永福路200号(近湖南路)的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今雍福会)参观。女王在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 T. E. J. Mound 孟德惠陪同下,莅临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参观。背景可见英国驻华大使 Sir Richard Mark Evans, KCMG,KCVO 伊文思爵士夫妇。

四、女王品茗湖心亭

离开英国驻沪总领馆后,女王在江泽民市长和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的陪同下,乘车来到豫园。女王在上海的行程很紧,内容很多,而其中游览上海豫园旅游区,安排得特别富有中国文化艺术气息,令女王趣味盎然,分外愉快。

在旧校场路等候的市民.jpg

在女王车队将要停靠的旧校场路上海老饭店停车场前,大批上海市民当天一早,自发涌向豫园老城隍庙区域,等候7、8个小时以争睹英国女王之仪容。

这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行至上海老饭店门前的停车场下车,南市区区长王仲达等上前欢迎。引导国宾由福佑路进入豫园新路,步上九曲桥。

mmexport1662806489028.jpg

古老的九曲桥,曲曲折折,引人入胜;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湖心亭,飞檐翘角,茶旗高悬,一派古邑风貌。女王面对此景,不禁点头微笑。

女王一行走过九曲桥.jpg

九曲桥两侧商店的二三楼窗口,站满了一睹女王陛下仪容的职工们,女王向聚集鼓掌的市民频频招手示意。

在江泽民市长等人的陪同下,女王步入湖心亭,茶楼员工和正在喝茶的茶客当即热烈鼓掌,欢迎国宾的到访。女王步上湖心亭二楼宛在轩,在悦耳的江南丝竹乐曲声中居高临下,环顾四周,顿时被古典园林和古老的庙市风光所吸引。

饱览风光旖旎的豫园和古老的城隍庙景色后,她对江泽民市长连声说:“这儿的风景真美!真美!”而为了女王的这次豫园之行,江泽民市长前一天,还亲自至茶楼检查了接待工作。

市委书记江泽民在豫园湖心亭向女王介绍豫园.jpg

在服务员的招呼下,女王在北堂口靠近东窗的一张红木圆桌坐定以后,服务员即送上了一壶用精美的宜兴紫砂茶具冲泡的特级杭州狮峰龙井绿茶,并端上了由绿波廊酒楼特级点心师制作的精美点心请女王陛下品尝。

为女王制作点心的是现任绿波廊总经理陆亚明,当得知要为女王做点心时,亚明师傅琢磨着,一定要把绿波廊自己的特色做出来,展示上海本帮点心的原汁原味。在向父亲讨教并与其他师傅商量后,他最后决定做一份凤尾烧卖及一套船点,最后再配上萝卜丝酥饼。

考虑到食物的安全性,食材在一个礼拜前就经过专业部门的检验,检验后进行封存。到了用餐当天,再当着中英双方众多警卫人员的面拆开封条,由亚明师傅带着团队直接制作。

第一次参与重大接待任务的亚明师傅当时紧张的汗水哒哒滴,生怕接待上发生一些意外,影响外宾的观感。最终接待任务圆满完成,女王对点心赞不绝口,绿波廊得到了时任市长江泽民的表扬,亚明师傅也收获了满满的荣誉感。

女王在江市长推荐下品茶.jpg

江泽民市长以英语,向女王介绍茶楼历史和国人饮茶习惯。平时习惯外出自己带茶水的英国女王,这次也饶有兴趣频频举杯,细细品味着中国名茶的幽香甘爽。一边喝茶、品尝点心,一边欣赏优雅悦耳的江南丝竹。

石文磊拼图.jpg

这时,上海评弹团的著名评弹演员石文磊(上图:石文磊80年代和60年代照),抱着琵琶笑容可掬地走上前来,唱了一首专为女王来湖心亭品茗而创作的弹词开篇《湖心亭阵阵飘香》。

曾获得伦敦大学音乐学士和威尔士大学博士学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的传统地方曲艺特别有兴趣,情不自禁地拍手鼓掌。还特地走过去脱下手套和石文磊亲切握手。

身边的陪同告诉石文磊,“这是女王到中国第一次脱下手套和别人握手,你太荣幸了”。石文磊听了更是激动不已。

笛王陆春龄为女王演奏.jpg

随后,女王又走到湖心亭丝竹演奏队的15位乐师面前。上海市长江泽民向女王陛下介绍陆春龄:“他是我国著名的笛子表演艺术家,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老教授。他曾经出访过很多国家,是国宝、也是文化使者。”

之后,陆春龄演奏了《喜报》、英格兰民歌《乡村花园》等曲目。美妙的演奏结束后,女王与他握手,感谢他的演奏。陆春龄从自己带来的七支笛子中,挑出一支赠送给女王,这令她惊喜不已,连声道谢。

短短的20几分钟过去了,英国女王结束了在这座有浓郁江南传统特色的中国茶楼里的品茶,微笑着和大家道别,在优美的江南丝竹旋律中离开了茶楼。在茶楼门口,她特意稍稍停留,让众多中外记者摄下她与“湖心亭”。

五、游览豫园 感受中国园林的魅力

离开古老的湖心亭茶楼,江泽民市长又陪同女王游览由明代上海人潘允端为奉其母建造的古园林“豫园”。早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这里就有“城市山林”之誉,夕阳映照下的豫园,显得格外清幽秀丽。

女王首先进入三穗堂。当时的豫园管理处主任董良光向她介绍说,这是豫园内最大的厅堂,清初曾被作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还曾是官府召集乡绅商贾,宣讲皇帝旨谕之处。

豫园董良光赠送礼品.jpg

女王听了以后,很感兴趣,指着悬挂于厅堂中间的巨幅字画《豫园记》问:“这幅字是不是豫园主人写的?”董良光回答说:“文章是豫园主人潘允端撰写的,但字不是他书写的。”女王点头表示明白。

女王一行出三穗堂,沿着游廊来到位于其后的仰山堂,又在卷雨楼隔池观赏对面的大假山。大假山由明代江南叠石名家张南阳设计建造,山高约14米,用数千吨武康黄石堆砌,这也是他仅存于世的作品。假山峰峦起伏,涧壑深邃。400多年中,豫园景物时废时兴,而大假山仍保持旧观。

之后,女王一行又经元代铁狮子,从“峰回路转”处,东拐北折进入鱼乐榭。该榭得名于《庄子·秋水》中的典故“鱼乐之辩”,是园中富有特色的景点。女王在此感受到江南园林小中见大、含蓄蕴藉之美,连声赞道“很好,很好。”

鱼乐榭拼图.jpg

女王看了一景又一景,过万花楼,来到穿云龙墙脚下,驻足细细观赏。只见龙首呈凌空腾飞状,脚下漂浮着朵朵祥云。龙头、麟甲、脚爪,雕琢细腻,栩栩如生,令女王一行赞叹不已。

豫园管理处向女王赠送礼品.jpg

豫园管理处董良光主任便适时地向女王赠送礼品。董良光已在豫园任职多年,此次为了接待女王,特请时年82岁的著名微雕工艺师薛佛影,用两寸见方的象牙雕刻了豫园一景——鱼乐榭,还在背面微雕唐代诗人王勃,长达700余字的不朽名作《滕王阁序》。并请能工巧匠制作红木底座,配以礼盒。女王接过礼品,细细观赏,再次微笑,连说:“很漂亮,谢谢!”

据陪同人员反映,女王在九曲桥见到上海古邑风貌时首次微笑,在湖心亭聆听琵琶演奏再次微笑,至董良光送上微雕礼品又一次微笑的“三笑”,一时成为女王访问上海古邑的佳话!

市民在豫园鼓掌欢迎女王.jpg

女王走出豫园后,步行穿越绿波廊后小巷,左转走文昌路,途经松运楼、和丰楼、中心广场、华宝楼等商店、居民密集区域。女王经过时,沿途市民、营业员等热烈鼓掌,欢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上海市长江泽民陪同下,向市民微笑招手表示感谢。

六、女王皇家游艇答谢晚宴

与其他国家的元首不同,英国女王对中方的答谢宴会是在上海黄浦江上的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尼亚”号(H.M.Y. BRITANNIA)上举行的。

女王在北京访问时,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已驶入上海外虹桥码头停泊。

停泊在码头的不列颠号.jpg

10月15日晚间,女王伉俪在停泊于外虹桥(今北外滩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的英国皇家游艇 H.M.Y. BRITANNIA 不列颠尼亚尼亚号上举行盛大的答谢晚宴。

李先念主席夫妇抵达码头.jpg

尤其使女王伉俪高兴的是,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夫人林佳楣拨冗,亲自乘坐专机由京飞沪出席答谢晚宴。

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及夫人林佳楣于当晚抵达上海外虹桥码头,菲利普亲王在虹口外虹桥码头迎接并与国家主席李先念握手,后引领李主席伉俪登船。

李主席夫人林佳楣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因此对故乡上海,还是非常熟悉且有亲切感的。

英女王伉俪与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及夫人林佳楣在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宴会大厅处合影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让不苟言笑的国家主席李先念“and smile”(笑一笑),李主席笑了笑后用湖北黄安家乡话说:“你是导演”。

英国女王夫妇与李先念夫妇合影.jpg

游艇宴会的菜单由女王亲自审定,印刷得十分精致。菜单左上角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皇室标识:即由王冠和伊丽莎白二世的拉丁文缩写“E II R”(ELIZABETH II REGINA)组成。 右上角为女王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尼亚号的油画,油画下方可见印有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尼亚号英文名“H.M.Y. BRITANNIA”的绸缎标识。

宴会菜单共有7道菜,皆为法文书写。列有:丹麦嫩鸭、芦笋、花菜和托斯卡纳桃子等菜肴。宴会所用的一些主要食品,如丹麦嫩鸭、芦笋、花菜和托斯卡纳桃子等都是事先从英国各地及意大利等国采购的。

不列颠号宴请菜单.jpg

正中的菜名左下角的晚宴时间亦为法文书写: MERCREDI, LE 15 OCTOBRE, 1986 (1986年10月15日星期三)。会法文和吃法国大菜,的确是英国王室和贵族等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

海外网《英国女王1986年访华细节》中描述了宴会细节,“在皇家舰艇乐队欢快的音乐中登船,一踏上二层弦梯就排起长队,客人大概有两三百人,行进缓慢,等了近一个小时。后来才发现,原来女王站在二楼船舱门口,与来宾一一握手,有时还交谈几句,算是一次小型接见,所以时间就拖长了。在英国大使的介绍下,女王与我们握了握手,没有说话。

进入宴会厅,只见穿着整齐的皇家服务人员,托着盘子穿梭于客人之间,提供饮料和食品。盘内饮料有果汁、葡萄酒、香槟酒等。食品是制作精美的西点,还有袖珍的小面包、小泥肠、小玉米卷等,特点是小巧玲珑,用牙签插住放进嘴里可一口吞食。”

宴会上的伊丽莎白二世.png

当晚10时半,外滩数十栋大楼彩灯齐放,把黄浦江映得通明。10时40分,女王伉俪在招待晚宴结束后步出皇家游艇的船舱,在夹板上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及其夫人毕玲女士和江泽民市长夫妇凭栏畅谈,女王头戴王冠,显得格外端庄。

突然,外虹桥码头的照明灯一起关掉,游艇上的照明灯也随之熄灭。ROYAL MARINES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军乐队五名鼓手一道敲起小鼓。接着浮动码头四周的水银灯齐放,皇家海军陆战队军乐表演开始了。

整个军乐团表演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最后皇家海军陆战队军乐队奏起中英两国国歌,浮动码头旗杆上高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饰有皇家盾形纹章和皇家标志图案的旗帜徐徐降下。

女王向江边市民挥手致意.jpg

上图为香港TVB翡翠台新闻纪录片视频截图,10月15日晚10时45分许,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及其夫人毕玲、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夫妇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和菲利普亲王殿下(爱丁堡公爵),在停泊于虹口区外虹桥码头的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尼亚号上,向岸上的中外记者招手。

11时40分,在200多位中外宾客告辞离去后,女王伉俪离开皇家游艇返回西郊宾馆休憩。当天,上海市民们情绪热烈,气氛友好。女王车队从外虹桥码头返回西郊宾馆时,虽然已近午夜,但是仍有成千上万的市民群众伫立街头,等候着一睹女王的风采。

女王车队经过时,他们热情地向女王鼓掌致意。女王陛下虽然劳累了一天,但心情却异常高兴,她吩咐把车内的电灯打开,使得周围群众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她,车队在人群中缓缓行进。

英女王此行也着眼于促进中英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技术交流。访华期间,女王陛下把皇家游艇提供出来作为活动场地,在游艇及和平饭店等地举行了大规模的两国经贸合作座谈会,有100多名英国企业家和300多名中方各部门、机构的代表参加。座谈会取得丰硕成果,签订了十余项合作项目的意向书或协议。”

七、女王伉俪离沪赴西安

西郊宾馆留言簿留言.jpg

10月16日上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离沪临行前于西郊宾馆贵宾留言簿上留言。一旁可见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吴学谦。 右一位上海市委招待处处长葛非。

 

10月16日英国女王离沪新民晚报_副本.jpg

上海《新民晚报》(1986年10月16日刊头版):《带来英国人民友谊 带去上海人民盛情:英国女王上午离沪赴西安访问:江市长到机场送行 吴外长随机陪同》。 从照片中可见,女王乘坐其来华专机BAe-146离沪。

 

女王访华后记


一、中英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伊丽莎白二世的来访,给以热情友好的接待。李先念主席、胡耀邦总书记分别会见了女王。李先念和夫人还专程赴上海,出席女王在皇家游艇上举行的答谢宴会,中国国家主席到外地出席来访客人举办的活动在礼宾规格上是罕见的。

李先念在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对英国君主第一次访华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中英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指出,女王的访问将有力地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化和两国人民友谊的进一步发展。中英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以及通过全面贯彻《中英联合声明》以维护香港的稳定和繁荣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责任。

国家主席李先念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欢迎仪式,陪同女王经过欢迎队伍2.jpg

é 1986年10月13日,李先念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仪式,欢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图源:《中国和英国建立大使馆级外交关系40周年》

 

此前,李先念在会见女王时还赞扬英国王室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英等许多国家的人民为反法西斯并肩战斗。我们还记得,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王室其他成员,留守本土,同人民共患难,坚持抵抗法西斯的英勇斗争。”

伊丽莎白女王表示,到中国来访问是她的一个夙愿。她一直期待着进行这次访问,现在亲眼目睹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感到比千言万语所描绘的要好得多。她说,“我们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两国人民友谊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友谊应该珍视。现在中英两国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这主要归功于我们双方解决了香港前途问题。我们两国作出了承诺,要尽力保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女王还追溯了中英两国交往的历史。她回忆道:“大约390年以前,我的祖先伊丽莎白一世给万历皇帝写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间的贸易能得到发展。送信的使者遇到不幸,所以那封信就一直没能送到。

幸运的是1602年以来的邮政事业已经进步了,您邀请我们到这里来的信件平安地送到了,而且接受这一邀请给了我们极大的欢乐。”

她把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写给万历皇帝这封信的复制件,送给李先念主席作为纪念。

那是发生在中国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年)的事情。作为第一位到中国访问的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亲手把当年未能送达的信件交给如今的中国国家首脑,不能不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二、着眼经济关系和学术交流

英女王此次中国之行也着眼于促进中英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学术交流。其时两国贸易大幅度增长,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扩大,英国已成为中国在西欧的重要贸易伙伴。中英还签订了第二个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核能合作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就在女王访华前几个月,两国签订了一项协议,英国政府向中国提供3亿英镑的长期软贷款。双方达成的关于由英方提供常规岛设备和贷款来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协议,是当时中英之间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

访华期间,女王把停泊在上海码头的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提供出来作为活动场地。在游艇上和黄浦江岸上的和平饭店、上海大厦分别举行了大规模的中英经济贸易合作座谈会。英方参加座谈的有专程来华的英中贸易协会、英国海外贸易局、“48家集团”以及100多位企业家;中方出席的有上海市领导、中央有关部门和机构近300名代表。英方人士分别就能源、运输、通讯、食品加工、矿物冶炼以及对华出口业务等方面作报告,介绍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座谈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两国经贸界人士在会上共签署了10余份意向书或协议。

菲利普亲王参观了北京重型汽车制造厂,该厂用英国技术生产矿用车,在组装车间,他登上一辆准备出厂的车子一试身手。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中英合资企业,菲利普亲王为浮法玻璃生产线成品车间土建工程竣工典礼剪彩,并进行参观。

微信图片_20221006121745.jpg

女王本人在访问中宣布,英国皇家学会决定设立一项研究员奖学金计划,资助中国科学家赴英从事研究工作,与英国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这项奖学金计划受到中方的欢迎。

伊丽莎白二世给李先念主席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我们所到之处都感到贵国的深情厚谊,对中国的古老文明及其充满活力和生气勃勃的人民的所见所闻,使我们神往不已。”她表示:“希望这种良好的关系能继续下去并得到发展。毫无疑问,这次访问已在英国国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相信,这将有助于两国人民和政府认识到未来建立更密切关系的潜力。”

李先念主席在告别时告诉女王,她的这次访问“在中英两国友好关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章,必将对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收到数以百计的英国人民来信,真诚感谢中国政府对女王的热情接待。信中说,通过女王这次访问,他们更加了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感到“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认为女王访华是一个历史性事件,两国之间的不幸过去已永远忘却,英中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祝愿女王访华后,两国关系能进一步发展。

这次访问也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应。有的追溯了中英两国关系一百多年来的演变过程,说“女王默认以她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名义强加给中国的殖民耻辱的结束,将使中国官员感到满意”,认为这次访问“是20世纪历史上最具有象征意义的转折之一”。

四、中国国家元首访问英国

1、1999年江泽民访问英国

据外交部官网,1999年10月18日,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乘专机抵达伦敦,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对英国的首次国事访问。

另据外交部下属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书中写道,英国女王举行盛大国宴,招待来访中方贵宾。

她在宴会致辞时说:“我很高兴能够欢迎您,作为第一位到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元首前来白金汉宫。1986年我跟爱丁堡公爵访问中国,很高兴认识了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主席和夫人,至今留下了愉快的记忆。我们记得访问期间,在上海以及中国各地受到了热情欢迎。现在能有机会回报贵方的盛情款待,我们非常高兴。”

她对江泽民说:“阁下,您和我同年出生。别人告诉我,我们在中国的生肖里同属虎。我们在波澜起伏的世纪中经历了将近四分之三的旅程。”

随后,女王又谈到了中国的文化、瓷器、茶叶,还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达她希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

江泽民则在引用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历史使人聪明”后,接着说,中国也有一句古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另据中国前驻英大使马振岗的回忆文章,江泽民访英时,由于是首次来访的中国元首,皇家军乐团先后三次高奏中国国歌,以显示东道主的尊敬之意。第一次奏国歌是在江泽民检阅皇家仪仗队之前;第二次是在江泽民和伊丽莎白女王登上前来迎接的皇家马车,准备驶往白金汉宫之时;第三次高奏中国国歌是在马车队抵达白金汉宫前的一刻。据悉,欢迎仪式上三次高奏贵宾国家的国歌,在英国历史上极其罕见。

2、2001年胡锦涛访问英国

据外交部官网,2001年10月30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及夫人,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

女王欢迎胡锦涛夫妇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她说,1986年我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那次访问给我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回忆。听到你昨天与布莱尔首相的会晤富有成果,我感到十分高兴。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和交往对于加强相互了解、扩大共识是很有益的。

胡锦涛感谢女王陛下的会见。他说,在我临行前,江泽民主席和夫人特别叮嘱我转达对女王陛下及菲利普亲王的亲切问候。

胡锦涛强调,中英关系的顺利发展,是与女王陛下及王室的关心和推动分不开的。陛下即位不久,两国就于1954年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于1972年升格为大使级。1986年女王陛下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1999年,江主席应女王陛下之邀,对英国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成为中英关系面向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近年来,一些王室成员也先后访问了中国。我们对女王陛下及王室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推动中英关系发展所作的积极贡献表示赞赏和感谢,希望女王陛下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两国关系的发展。

胡锦涛还应询向女王介绍了上海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和不久前,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的情况。女王表示非常高兴。

3、2015年习近平访问英国

中国日报报道,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夫人彭丽媛将陪同前往。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20日中午,伦敦塔桥和格林公园分别鸣放62响和41响礼炮,这是接待外国领导人访英的最高礼遇。

当天,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丈夫菲利浦亲王迎接习近平夫妇,并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在皇家骑兵的护卫下,女王夫妇陪同习近平夫妇,乘坐皇家马车前往白金汉宫下榻。

当天晚上,女王为习近平夫妇举行盛大的欢迎晚宴。晚宴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致辞说,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访问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英中关系是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答辞中引用了中英两国的古话和名言展望中英关系。

中国有句古语:“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英国也有句名言:“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并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双方应该牢牢把握机遇、携手前行,共同开辟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写:谈会明,资料源于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参考消息、上海外事志、上海外事编辑部,王义浩大使《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造访中国》,陈锦华《历史大潮中的浪花——上海沧桑巨变中的几个故事》,《国际问题资料》特派记者田中青的文章《英国女王在上海》,原上海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朱宝天《为女王游艇领航》,西郊宾馆微信公众号等,图片源于新华社、上海外事编辑部、Courtesy: John Shelley Collection/Avalon via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