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资讯周报》涉外资讯一站式服务(2024年7月第3期,总第53期) ( 2024.07.17 )
总第53期
上海资讯周报
2024年7月第3期
《上海资讯周报》是为在沪外资企业、涉外机构和境外人士提供的资讯服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威科集团共同提供。本周报涵盖过去一周全国和上海主要涉外资讯、活动讯息、政策问答与解读等,助您及时了解上海地区最新涉外政策,把握前沿动态。
法规政策
【全国】
1.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查明和适用域外法典型案例
【关键词】域外法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查明和适用域外法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5个典型案例,涉及公司出资、买卖合同、担保合同、多式联运合同、工程监理合同等常见涉外民商事案件类型,涉及美国、英国、墨西哥、塔吉克斯坦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
信息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上海】
1.20条措施推动上海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
【关键词】大零号湾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自7月1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9年7月10日。《措施》从加强高质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增强各类创新要素保障、厚植科技创新土壤五方面提出20条措施。
信息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40711/0ca85c5f042e4771b39bd2e0d65ab226.html
2.上海市司法局推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8条”
【关键词】法治化 营商环境
近日,上海市司法局发布《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举措》,从完善制度供给,健全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提高行政监管和执法水平,支持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提升法律服务能级,护航经营主体行稳致远;满足多层次法治需求,助力经营主体依法合规经营等4方面提出18条举措,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信息来源:上海市司法局
3.浦东推出支持AI人才发展十项措施
【关键词】AI人才
近日,浦东新区发布支持AI人才发展的十项措施。十项措施包括“实施‘全球引才伙伴计划(GTP)’人工智能专项”“提供‘浦东国际人才驿站’引才服务”“提供‘全球名校人才直通车’招聘服务”“强化人才落户支持机制”“提供人才签证和永居便利”等。
信息来源:浦东发布
一周上海
【最新动态】
1.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沪召开
【关键词】新加坡 合作理事会
7月9日,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沪召开。会议举行了两地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沪新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签署“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合作、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城市治理、人文交流等领域15个项目合作备忘录。
信息来源:上海发布
2.外商投资企业问题转办库上线
【关键词】外商投资 问题转办
为加强统筹本市外商投资促进工作,上海市商务委近期在“上海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www.investsh.org.cn)上线外商投资企业问题转办库。外资企业可以通过线上方式提出问题,一般答复周期为7个工作日,答复后将以短信方式通知企业上线查看。
信息来源: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
3.临港新片区外商投资企业公益咨询服务站正式启用
【关键词】外商投资 咨询服务
近日,临港新片区外商投资企业公益咨询服务站启用,将通过线上、线下、专题集中咨询等多种形式向有需求的企业提供服务,同时通过线上政策与信息交流平台将定期推送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解答。
信息来源: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
4.上海购物离境退税指南来了
【关键词】离境退税
“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已于7月6日正式启动,近期上海市商务委发布了《上海购物离境退税指南》,列明离境退税申请条件、申请流程、海关、退税网点、退税商户等信息。
信息来源:上海商务
【赛事活动】
1.2024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正式开杆
【关键词】斯诺克
7月15日,2024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正式开杆。焕然一新的上海体育馆中,世界顶尖大师们和来自中国的璀璨群星齐耀申城,带来巅峰对决与极致视觉享受。
信息来源:斯诺克上海大师赛
【论坛展会】
1.2024年科创板开市五周年峰会即将举办
【关键词】科创板
2024年科创板开市五周年峰会将于7月26日举办,峰会以“新创驱动,质领未来”为主题,全面回顾过去五年科创板及中国科创事业的辉煌历程,深入剖析政策导向、战略布局、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新趋势、新机遇。
信息来源:投资上海
【文化艺术】
1.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方圆之外”演出季秋冬篇正式发布
【关键词】方圆之外
近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24/25演出季秋冬篇正式发布。本季以“方圆之外”为主题,共带来52台92场精彩演出,其中近7成为海外项目。
信息来源: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培训】
1.2024年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宣讲会
【关键词】跨境贸易
为帮助企业更好了解、应用本市2024年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拟会同上海海关、市交通委、市市场监管局、上港集团、亿通公司等单位,于7月18日举办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宣讲会,详细讲解本年度改革措施。
信息来源: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
政策问答
1.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负责人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的2024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刚才提到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的创新举措,能否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些举措对于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有什么帮助?
答: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精心指导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总部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推出和实施了七大创新举措,切实解决了重要场景支付服务问题,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充分发挥了上海在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方面的引领作用。这些创新举措是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下,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成果。
一是市政府出台POS机具补贴政策。为了降低推广成本,上海市政府于2023年9月30日在全国率先推出每台POS机具50%的财政补贴政策,2024年继续沿用该政策,有效提升了商户和收单机构外卡受理开通积极性,从而迅速提高了外卡受理的覆盖面。
二是推出“外卡内绑”支付服务身份分层核验机制。经人民银行总行同意,上海总部指导支付宝公司在加强风控的基础上,推出身份分层核验的创新举措,外籍来华人员凭境外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等即可开通“外卡内绑”产品享受境内移动支付便利,并将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有效提升了外籍来华人员绑卡意愿和绑卡成功率,成果惠及全国。
三是实现现金自助机具小面额现金取现功能。为了增加有效现金供给,上海总部在机场、重点商圈、星级饭店、4A级以上旅游景区范围内创新开展现金自助机具同时支持100元和10元小面额现金取现功能改造,叠加银行提供的零钱包兑换服务,从源头上为老年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零钞获取便利,进一步畅通现金流通环境。
四是开展特许机构办理外币代兑业务试点。上海总部指导上海携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论证试点可行性,依托其丰富的酒店流量资源与成熟的业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加外币代兑点数量。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批复该公司在上海先行试点,该公司已授权设立5家酒店外币代兑机构。
五是建设机场综合服务中心。上海总部会同市政府外办借鉴国际主要入境口岸综合服务点建设经验,率先提出建设机场综合服务中心设想,即由机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提供支付、文旅、通讯、交通等综合服务,使外籍来沪人员一抵达机场便能畅享各种服务便利。这一设想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由市政府外办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文化旅游局、市通信管理局、市交通委、市国资委、机场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快速推动落实。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已于6月29日建成并投入运营,受到外籍来沪人员普遍欢迎,并在全国形成标杆示范效应。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和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后续还将各建成1个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
六是通过通信运营商推送现金普法公益短信。上海总部联合市通信管理局指导移动、联通、电信、广电4家运营商,推送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公益短信4000万条,基本实现了全市各类经营主体、全体居民的宣传全覆盖,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守法意识,营造良好的现金使用环境。
七是联合制作系列支付服务宣传视频,市政府外办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联合制作了英语版外籍来沪人士支付服务指南系列5集视频“How to pay in Shanghai”,以外币兑换、现金支付、外卡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主题,实景化宣传讲解境内支付服务,便于外籍来沪人员系统了解各类支付服务获取途径和操作方式。这些系列视频在国内外重要媒体平台进行广泛推送,并于5月30日起在地铁、公交的站点、车厢和机场大厅等交通枢纽播放,大大提升了支付服务宣传的触达率。后续,还将在东方航空来沪国际航班上进行前置播放。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专家视野
数据跨境新规对境内外投资项目的影响
傅鹏、俞沁、韦龙杰【海问律师事务所】
【接上期】
二、新规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影响
(一)外商投资项目落地后的个人信息出境更加便捷【之三】
1.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传输个人信息的最主要场景之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有机会豁免申报义务
根据《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第5条第2款提及,如果外商投资企业“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跨境人力资源管理,确需向境外提供员工个人信息的”,可豁免数据跨境合规申报义务。
不过应当注意,《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第5条第2款的豁免前提是“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跨境人力资源管理”,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或签署集体合同,才符合《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规定的豁免条件。
2.履行数据跨境合规申报义务的数据量门槛大幅提高
从传输个人信息数量角度而言,新规大幅提高了需要履行数据跨境合规申报义务的门槛。
对于不涉及敏感个人信息的跨境传输行为,新规已经将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的门槛提高至自当年1月1日起累计超过10万人,对于传输不满10万人信息的外商投资企业豁免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义务。同时,如果外商投资企业自当年1月1日起,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数量累计超过100万人,才会触发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义务。
上述规定与原先的规定相比,大幅提升了门槛。从实务操作角度而言,除工作需要服务大量个人,且由于技术、服务、行业等特殊原因很可能必需有海量个人信息出境的外商投资企业(例如汽车行业的企业)以外,其他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每年个人信息出境数量一般不会超过10万人,超过100万人的情况则更为罕见。因此,对于绝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而言,该等触发门槛大大减轻了数据出境的合规申报义务。
鉴此,在外商投资项目论证过程中,外国投资者仅需大致估算可能需要出境的个人信息主体人数,且相对容易得出合规成本评估结论。结合上述行业豁免和数量门槛,外商投资企业一般不会轻易达到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或者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门槛。
3.部分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明确不需要履行申报义务
从行业角度而言,部分行业天然性的无需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8条的规定履行数据跨境合规申报义务。
例如,《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第5条第1款规定,在个人信息主体作为签署合同的一方的前提下,如果外商投资企业涉及“跨境购物、跨境寄递、跨境汇款、跨境支付、跨境开户、机票酒店预订、签证办理、考试服务”等业务场景,上述场景不需要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8条规定履行数据跨境合规申报义务。
实践中,这些例外明确涵盖了一部分具有数据跨境“刚需”的行业。例如境外考试机构在中国设点并举办考试,考试结果和对应的个人信息必需传输到境外,否则没有办法对应具体个人进行评估、打分、颁布考试结果。例如相当一部分跨境支付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由于境内用户的需求就是跨境付款、跨境购物,所以有关的个人信息不可避免需要传输出境,用于清分结算或者物流运输,否则境内用户的合同目的根本无法完成。这些行业,相对明确地可以适用新规规定的例外,大幅度减轻申报义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