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传递上海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 2025.07.15 )

  “英语中有句话: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图胜千言)。”上月,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举办中美青少年乒乓交流活动。看着两国大学生在乒乓桌前球来球往,弗吉尼亚大学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君廷很感慨:“这样的活动让美中年轻人彼此了解,让心与心距离更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过去5年,市对外友协第五届理事会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优势、用好上海丰富外事资源,广泛组织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和项目,有力践行“为国交友、为市结好”目标任务,推动中外民心相通,助力上海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

  

01

服务国家总体外交

  自2023年起,进博会美国食品与农业馆一直备受关注,这不仅因为过去两年该馆已累计签约超12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向全球释放重要信号:美国企业依然看好中国市场、看好两国未来。

  美国食品与农业馆落地的背后,有着市对外友协的积极推动。

  过去5年,市对外友协拉紧织密中美民间友好纽带,全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一方面,抓住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等重要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与美方一起重温历史,讲好合作故事;另一方面,积极巩固上海与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华盛顿州、旧金山、洛杉矶等市州友好关系,拓展地方务实合作空间。

  旧金山市是上海第一座美国友城。去年4月,时任旧金山市市长布里德访沪期间,市对外友协参与接待,特地精心安排她前往上海野生动物园看大熊猫。布里德告诉媒体,“我们为旧金山即将迎接大熊猫而激动万分”。一个月后,上海与旧金山共同签署两市新一轮合作备忘录,涵盖经济、文化旅游、体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市对外友协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积极组织开展与周边国家多领域交流。比如,市对外友协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共同培育“铁路互联、民心相通”项目,推动“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建设,为老挝培养了数十名本土铁路高级技术人才。

  如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合作在两地成立中老工程师学院,既派教师前往老挝琅勃拉邦授课,又开通网上课堂,为当地培养更多铁路工程师,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夯实民意基础。

02

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近年来,市对外友协组织来沪外国友人参与“走进人大”等活动,通过短片、图片、数据、案例等进行讲解,向外国友人宣介人民城市理念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海实践。

  “我们在这里寻找上海成功的秘诀。”去年5月,30多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留学生走进市人大,参观常委会会议厅,与工作人员交流。“这样深入坦诚的对话收获很大。”纳米比亚的女留学生丁荷告诉记者:“期待这样的交流能越来越多,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上海。”

  与此同时,市对外友协推动中外间多领域文明对话。不久前,舞剧《朱鹮》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幕式。此外,市对外友协携手日本友好组织,与大阪府日中友协举办纪念上海市•大阪市缔结友好城市50周年音乐会,与横滨上海友好委员会举办“友•诚”上海—横滨友好书法展;与上海图书馆携手,在澳大利亚的西澳中文图书馆和达尔文市政图书馆成功开展“上海之窗”海外赠书活动,一系列活动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2023年3月,市对外友协与市社联、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共同举办“来自特里尔的问候——卡尔•马克思生平与著作展”。今年5月,双方推动马克思书房在上海社科馆落成。书房陈设参考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天鹅咖啡馆等场景,向市民展示了马克思的成长轨迹与革命生涯。这是中德民间友谊和民心相通的又一成功案例。

03

交流交友中推动合作

  民间外交从来不只是外国友人简单走访。在交流交友过程中,市对外友协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多领域务实合作。

  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过去5年市对外友协和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围绕康养、氢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组织两国企业开展研讨交流,推动产业紧密合作。市对外友协先后举办“长江—密西西比河流域论坛”与“长江—莱茵河—多瑙河流域对话会”,探讨在环保、港口、体育、旅游、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机遇,共谋绿色发展。

  做好上海民间外交工作不能成为“独唱”。近年来,市对外友协加强理事会建设,推动各领域、各层级民间外交力量不断壮大,奏响民间外交“大合唱”。这其中既有“请进来”,与市青联合作,连续19年举办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支持在上海举办中美大学生篮球友谊赛、美国林肯中学腰旗橄榄球队友谊赛;也有“走出去”,上海报业集团“奔流”计划在巴黎、伦敦成功举行交流活动,以全球城市人文对话为平台,创新民间外交机制。市对外友协和复星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等一起,向非洲小朋友和家庭赠送便携式滤水杯和太阳能电板,共同绘就“点亮非洲”美好愿景。

  与此同时,市对外友协也积极做好“身边的国际社会”,在深入参与“助力外籍人员融入上海”专项行动,制作多语种《外籍人员在沪服务手册》,建立国际体验官队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外籍人士中心、在沪印度人协会、bloodline(血缘)等外籍人员组织各种活动。许多老外告诉大家,“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展望未来,市对外友协将继续深化守正创新,更好激发上海民间外交新动能,向世界传递上海声音、展示中国形象,为走出中国特色民间外交之路贡献上海力量。

1.jpg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洪俊杰